b作为曾经的造反头子,王嘉胤对官军的行事作风可是清楚的很。
之前没有金矿这件事,那些人或许会看在蜀王的面上,放过自己这些人。
但现在有这么一场泼天的富贵,难保那些官军,不会将自己和杜申明这个百户所,全部干掉,独吞这笔财富。
越想,王嘉胤越觉得有这个可能。
反正这里是深山老林,弄死两百多个人算什么?
“杜大哥,那你说怎么办?”
“要不秉奏你家蜀王殿下?”
王嘉胤也知道,自己刚才是高兴的太早了,这么大一笔财富,不是自己可以守得住的。
杜申明摇头道:“单独秉奏殿下也不行。”
“最好是将这个消息,传递给所有人都知道,届时无论是哪一方,都不会想要杀人灭口。”
王嘉胤赞同的点头道:“杜大哥说得不错,就这么办。”
杜申明却是再次摇头道:“不,这件事事关重大,王兄弟得回去和国忠兄弟、张家兄弟商议商议,免得闹出什么龌龊来。”
王嘉胤点了点头,郑重道:“杜大哥说得在理,那我就先回去了。”
等其走后,杜申行这才对杜申明问道:“大哥,你是怎么想的?”
杜申明眼神深邃,看着门外的积雪,缓缓开口道:“这件事既然瞒不住,干脆就闹得满城风雨,让所有人都知道,咱们发现了金矿。”
“让所有人都投鼠忌器,不敢独占,到时候我们就有机会了。”
“蜀王殿下为了掺和一脚,说不定就让我们留在这里呢,毕竟金矿是我们发现的。”
杜申行还是有些不明所以,但他对杜申明很是信任,也不再多问。
转过头,杜申明对其吩咐道:“殿下现在是不是就在合兰卫城?你立即亲自去向殿下秉奏。”
“是!”
另一边,王嘉胤也和自己的几位心腹,说了自己和杜申明商议的结果。
和杜申明这边不一样,王国忠他们很是不愿将这个消息传播出去。
但在王嘉胤说清这里面的厉害关系后,众人也不得不答应。
依旧是杜申明的木屋,小小的木屋已经站满了人。
杜申明听王嘉胤说完己方的意见后,点头道:“好,既然如此,那王兄弟就遣人去纳丹府城,将金矿的消息,秉奏那里的冠军侯和祖总兵,我这边也会秉奏蜀王殿下。”
“等两边的人都到了,我们应该就安全了。”
“那就按你说得办。”
王嘉胤答应一声,就明自己的小舅子,亲自带人离开夹皮沟,前往纳丹府城。
……
南京。
朱由检的圣驾离开淮安后,终于抵达了南京运河码头。
已经先一步接到消息的南京、南直隶文武官员,已经早早在此等候。
为首的魏国公徐宏基,镇守太监韩赞周,兵部尚书刘廷元三人,正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什么。
老远看见朱由检坐船上飘扬的龙旗,三人赶紧停下话头,整理衣冠。
待朱由检的坐船停泊靠岸,一行人赶紧来到了悬梯前。
一身绯色九龙袍,外罩纯白色狐裘的朱由检,在方正化和张维贤的簇拥下,走下悬梯,众人赶紧上前见礼道:“臣等参见陛下,恭请陛下圣躬安。”
“朕安,都免了。”
朱由检环顾一眼跪在地上的众人,抬手虚扶道。
“臣等谢陛下。”
徐宏基和韩赞周、刘廷元率先起身,其余一众文武,以及士绅也都站起身,闪开一条道路。
“陛下,臣已经命人将宫内收拾了出来,还请陛下移驾。”
韩赞周躬着身,上前对朱由检秉奏道。
朱由检看了他一眼,语气平和道:“皇宫朕就不去了,朕先去孝陵拜祭太祖高皇帝和孝慈高皇后。”
当初, 成祖皇帝进入南京城的时候,也是先去拜祭的孝陵,这完全符合礼法,朱由检这么说,倒是没人会反对。
众人跟在朱由检的车驾后边,浩浩荡荡的前往紫金山。
看着路边的江南百姓,朱由检皱眉道:“这么冷的天,让百姓都回去吧。”
同乘一座马车的韩赞周赶紧解释道:“陛下,这都是百姓自发前来恭迎圣驾。”
朱由检没有说话,只是闭上眼睛,靠在后边的软靠上。
一旁伺候的方正化低声对韩赞周道:“韩公公,皇爷不想扰民,您呐还是让百姓先回去吧。”
韩赞周看了眼闭眼假寐的朱由检,打开车厢的厢门,对外边护驾的侍卫,吩咐了几句。
待其重新回来,朱由检这才开口问道:“眼下南直隶的情况如何?”
“回皇爷,南直隶一切如旧,只是朝廷在北方施行的新政,还是影响到了江南。”
“无论是南京,还是地方都有些人心惶惶,有人已经在秘密串联,想趁这次皇爷南下之际, 鼓动百姓上万民书。”
朱由检依旧是半卧在那里,继续问道:“是何人在幕后操纵?”
韩赞周赶紧回道:“回陛下,经厂卫密查,这件事的背后之人,当是娄东二张?”
朱由检猛地睁开眼睛。
“娄东二张?张溥、张采二人?”
朱由检嘴里轻声嘀咕了一句。
韩赞周点头应道:“是,皇爷,此二人于崇祯三年初创建复社,合并江南几十个文人社团,复社成员大约有千余,这些人皆是青年士子,尊东林诸人为宗主,自称继承东林之学问,声势很是浩大。”
朱由检冷笑一声,开口问道:“明年朝廷就要再开春闱了吧?”
方正化垂首道:“皇爷,明年是崇祯四年,确实是春闱之年。”
朱由检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他们想要给朕上万民书,所为何事?”
“无非就是北方的新政,这些江南士子,对北方的新政多有抨击,认为内廷和各地官府开设工坊,是在与民争利,户部直管各地户房,是在削弱地方父母官的权力。”
“还有就是市舶司问题,军户的问题,摊丁入亩的问题等等。”
朱由检被气笑了。
他没想到,自己在北方的一系列新政,在江南这帮子读书人眼中,竟是如此这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