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怪文小说网 > 大明暴君崇祯杀出万世帝国全文免费阅读 > 第502章 此事就当是本王对不住诸位

第502章 此事就当是本王对不住诸位

和其他藩王不太一样,河南那地方藩王太多,以至于到了福王就藩的时候,河南已经没有足够的土地赐予他。

当时的神宗皇帝就从周边的布政使司,划拨了大量的土地,赐予了福王。

所以说,朱常洵这位福王的庄田大部分并不在河南

就算是朝廷重新丈量河南的土地,对他的影响也不会太大。

而周王和唐王他们可就有些难受了。

果然,在朱常洵说完后,不只是秦晋两地的藩王们,唐王和周王等人河南诸藩也都面色不善的看向他。

朱由检满含深意的看了他一眼,出言夸赞道:“福王这话乃是老成谋国之言。”

目光在诸王身上扫过,朱由检语气平静道:“诸位以为如何?”

诸王皆是沉默不语,这个关头谁也不想出这个头。

朱常洵转头看向自己的弟弟朱常浩,用眼神示意对方站住来支持自己。

但这种涉及自己根本利益的事,朱常浩哪里会主动站出来?

更何况,他现在可还不想得罪其他宗室。

朱由检自是知道他们的顾忌,遂将此事暂时放下,转而说起了工坊的事。

“瑞王叔,你刚才说要在京里建造工坊?”

朱常浩听自己侄子这么问,非但没有高兴,反而有些迟疑起来。

“陛下……臣……臣……”

“瑞王叔,工坊的收益,相对地里每年收的那点租子,是不是要高出许多?”

“有了银子,难道你还担心没有粮食吗?更何况,福王叔所奏只是说要清丈田亩,又没有说将你们的庄田都收回来。”

“朕可以向你们保证,朝廷赐予你们的庄田,只要你们还在大明一天,那就是你们的,除非你们主动上缴,不然朕绝对不会收回。”

“当然了,你们平日里通过其他手段得来的土地,朝廷自是要收回来的。”

“那些投献到你们名下的土地,也要全部上缴到皇庄。”

朱由检是打算,效仿山东那边的处置方式了。

见众人还是不说话,朱由检干脆直接点名道:“瑞王叔,你不是要见礼工坊吗?朕准了。”

“朕会命内府在西山那边,为你建造一处炼焦工坊,所需的技术和相关机械,朕可以无偿送予瑞王叔,甚至还可以从皇家科学院抽调两名院士,去协助瑞王叔。”

“瑞王叔以为如何?”

朱常浩听他这么说,也知道自己不表态是不行了,一咬牙躬身道:“陛下,福王兄所奏之事,也是为了我大明祖宗基业,臣定当竭力支持。”

“好!”

朱由检大喝一声,继而将目光落在了其他人的身上。

形势比人强,其余人一看,也只得齐齐起身道:“臣等定当鼎力支持!”

“王大伴,方正化,都看见了吗?诸藩到底是朕的血脉宗亲,真遇到了难处,还得是一家人。”

朱由检满脸都是浓郁的笑意,转头对王承恩和方正化两人说道。

底下的一众藩王看着御座上的小皇帝,心里就像是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王承恩也是一个合格的捧哏,闻言赶紧回道:“皇爷说的对,诸位殿下终究是太祖皇帝的子孙,能体谅朝廷和皇爷的难处。”

“臣等惶恐!”

“诸位宗亲,快快入座!”

“光禄卿!立即安排酒宴,今日朕要和诸宗亲不醉不归!”

朱由检的声音,在宽阔的皇极殿内回荡。

等众人坐定,一道道的珍馐和美酒,也被摆在了每个人的面前。

朱由检举起手里的酒爵,笑道:“诸王每家都可以在京里建造两家工坊,所需的机械、土地和技术,朕都可以提供。”

“明日,各王府就可以遣人去内官监,和内官监掌印李国辅商议相关事宜。”

“李国辅,还不见过诸位殿下?”

一直站在角落的李国辅,赶紧站出来,对一众藩王施礼道:“奴婢见过诸位殿下。”

“来,朱宗亲还请满饮此杯!”

朱由检说完后,就将自己酒爵中的美酒一饮而尽。

紧接着,礼乐奏响,场面也逐渐变得热烈起来。

……

十王府。

明显已经喝高的朱常洵,在两名内侍的搀扶下,从马车上走了下来。

“福王!”

正欲迈步走上台阶的朱常洵循声望去,只见唐王、周王、潞王、郑王,以及瑞王几人,也都纷纷从各自的马车上走下来。

朱常洵的脸色,当即就变得很是阴沉。

刚才在宫里所奏之事,虽是出自他朱常洵之口,但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你们看不出来?

哦,你们当着陛下的面不敢反对,非得追着本王?

就在他暗自恼怒的时候,几人已经来到了他的面前。

“王兄,你今儿个是什么意思。”

朱常浩面带不满的埋怨了一句。

“行了,瑞王你也莫要埋怨福王了,这应当不是福王的意思。”

人老成精的唐王朱硕熿,说完这句话后,意味深长的看向朱常洵。

后者轻叹一声,对几人低声说了一句:“此事就当是本王对不住诸位。”

“时候不早了,本王不胜酒力,就留诸位了。”

说完后,朱常洵就在内侍的簇拥下,辞别了众人。

“王兄……”

朱常浩正欲说些什么,却被潞王朱常淓给拉住了。

“好了,今日你我也都饮了酒,不是说事儿的时候。”

年纪最长的朱硕熿也出言劝道。

……

接下来的时间,内官监和营造司,以及皇家科学院及其名下的工坊,成了京里最繁忙的衙门。

单单是营造司每日雇佣的建筑工匠,就达到了近万人。

整个西山附近,现在早已经成了一片巨大的工地。

好在有宋应星等人的合理规划,西山这边虽是繁忙,但也是忙中有序。

工坊区、生活区、贸易区被合理的规划出来,尽可能保证不会互相影响的同时,又能够相辅相成。

随着规模越来越大,西山这边俨然已经逐渐变成了一座小城。

当初那些受伤士卒,以及他们的家人,成了这座小城第一批入住的百姓。

还有就是各个工坊的工匠们,为了方便到工坊做工,许多人选择将自己的家安在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