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袁枢被徐钦的无耻给气坏了,咬牙道:“徐游击,朝鲜毕竟是大明的藩属,且向来恭谨,你们这么干,就不担心逼反了朝鲜?”
徐钦听他这么说,当即眼睛一亮道:“那可就太……咳咳。”
“袁公子,这是袁公的意思还是您的意思?”
袁枢没好气道:“家父此前就说过,让你们收敛一些。”
“成,徐某会将袁公的意思,转达我家小公爷的。”
“但这一批,您看……?”
“有多少人?”
“两千一百多,壮年男性大约有一千七,剩下的四百都是年轻女子。”
徐钦几乎是不假思索的就答了出来。
袁枢现在已经可以平静的,和徐钦商讨这些奴隶的事儿了。
不像最初,身为饱读诗书的读书人,不屑参与这种肮脏的事务。
等徐钦报完数目后,袁枢继续问道:“该做的都做了吗?”
徐钦低声道:“袁公子,都是朝鲜人,和大明人看起来也差不多,您看是不是就不用阉割了?”
阉割的奴隶卖不上价,徐钦可不想白白损失三成的收入。
袁枢看了他一眼,只是点了点头。
两人说话的功夫,已经有不少人赶了过来。
那些奴隶就像是大牲畜一样,任这些人挑挑拣拣。
徐钦带过来的那些兵卒,此时也都化身推销员,开始向他们推销这些奴隶。
“我不是朝鲜人,我是汉人!我是汉人!”
一道凄厉的声音,忽然响起。
袁枢和徐钦两人的脸色骤变。
袁枢狠狠地瞪了徐钦一眼,快步向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去。
徐钦脸色煞白,心里也是惊惧不已。
皇帝可是下过明旨,禁止贩卖大明人为奴,违者斩!
自己这颗脑袋,不知小公爷能不能保住?
袁枢走到一名破衣烂衫的汉子面前,眼睛死死的盯着对方。
刚才那番话,就是从他嘴里喊出来的。
“你是汉人?”
“我是汉人,我是汉人,我不是朝鲜人。”
汉子满脸惊惧,再次大声喊道。
“你叫什么名字,家乡何处,家中还有何人?”
袁枢没有问他路引什么的,莫说这个时期路引制度已经形同虚设,就是有,恐怕也被这些杀千刀的丘八给销毁了。
徐钦这个时候也走了过来,厉声道:“说,你是怎么混进来的?”
袁枢不满道:“徐游击,现在这是袁某的事!”
“袁公子,徐某……”
徐钦还想说些什么,就见又有几名绿袍官员,也都走了过来。
“下官等见过袁公子。”
袁枢虽是无官无职,但谁让人家老爹是袁可立袁阁老呢?
袁阁老身体不好,最近两个月,都是这位袁公子在代父处理相关事务。
“几位客气了。”
袁枢面无表情的对几人拱了拱手,然后又对那人问道:“回答我的问题。”
“小……小的是山东人, 叫……叫李大憨,一直在朝鲜讨生活,不知为何就被抓了起来。”
汉子似是有些畏惧,支支吾吾的说道。
“李大憨?山东人?”
“山东什么地方?家中可还有亲人?”
“小的是登州府人士,家中……家中并未亲人在世。”
“你在撒谎,你的口音并不是登州口音,倒是和兖州口音很像。”
袁枢好歹也在登州呆了那么长时间, 当地口音他还是能够听出来的。
汉子的眼中明显闪过一丝慌乱,赶紧辩解道:“小的是登州人没错,但常年在兖州做工,还请这位公子明鉴。”
袁枢有些狐疑的看了他一眼,转头看向一名官员。
“公郎中,这件事牵扯到朝鲜驻军,就交给你了。”
被称作的公郎中的官员,是兵部派过来的,牵扯到军中,交给他正合适。
公郎中也没有推辞,一挥手,让人将李大憨带了下去。
等人被带走后,袁枢又对徐钦道:“徐游击,还是抓紧让你家督师和小公爷,给陛下上书请罪吧。”
徐钦听他这么一提醒,也反应过来,一溜烟的就去了不远处的一处屋舍。
其余人奴隶见状,也都大声的叫喊起来。
但可惜的是,他们中并没有可以熟练使用汉语的人。
时间来到中午,两千多奴隶,很快就被各色人等买走。
袁枢冷着脸,看着面前的几人,没好气道:“一场奴隶交易下来,户部收到了税,银行也放出了贷款,军方也收到了银子,是不是都很高兴?”
站在他面前的几人,听他这么说皆是面露尴尬之色。
袁枢说得没错,一场交易下来,户部抽到了一成的税收。
银行也将银元放了出去,借给那些没钱购买奴隶的百姓。
军方也收到了一箱箱的银元。
三方都很满意。
对他们来说,恨不得天天都有奴隶交易。
沈阳府府丞林志文(新置),笑着对袁枢拱手道:“袁公子,大量朝鲜奴隶充实辽东,对大明也是好事。”
“辽东这边并不缺土地,就是缺人,有了这些人,也能种出更多的粮食不是?”
“更何况,户部收到的税银,还会留在辽东,这些银子可以用来修建道路,整修水力,兴建工坊,怎么看,这件事对大明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林志文说的这些,袁枢自然也清楚,只是他还是有些接受不了。
暗讽了几人一番后,袁枢也就让他们离开了。
这些人刚走,徐钦就火急火燎的走了进来。
“袁公子,好消息,好消息!”
徐钦一脸的喜色。
不等袁枢说话,徐钦就接着道:“袁公子可知那李大憨是何人?”
听他这么说,袁枢也了一丝兴趣。
“哦?这李大憨有问题?”
“这个李大憨,实际上就是孔家的孔璋。”
“什么?”
“是他?”
袁枢听到这个名字,也是霍然起身。
“没错,刚才徐某已经审过了,他就是孔璋,建奴覆灭之后,崔督师就勒令朝鲜抓捕此人,只是这么长时间一直没有消息,没想到这次误打误撞,竟是抓到了他。”
“这个人一定要看好了,莫要让他出了意外。”
袁枢自是知道孔璋的重要性,有了他,朝廷就可以对孔家进行问责,甚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