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怪文小说网 > 秦枫岳父朱元璋我毒一点怎么了 > 第八十七章 再次秋收,朱元璋的烦心事

第八十七章 再次秋收,朱元璋的烦心事

这已经是朱元璋第二次看到淳化县的粮食大丰收了。

目光所及之处,到处都是金灿灿的稻穗,脸上洋溢着欢喜神色的农人,在田埂上奔赴往来,仿佛永远也不知道疲倦。

好!好啊!

如此盛世胜景,让大明开国皇帝眉头舒展,仿佛连日来的烦闷和苦恼,在顷刻间就一扫而空。

倘若他的整个大明,都是眼前的这副景象,何愁不能千秋万载?

只可惜,天下只有一个秦枫,也就只有一个淳化县。

秦枫是淳化的秦枫,但朱元璋却不能只是淳化的毛老爹。

欢喜过后,朱元璋想起一路上的所见所闻,渐渐陷入沉思。

他刚刚从江宁县来,江宁县跟淳化县毗邻,虽然也早就推行了秦枫的水稻灌溉新法,同样迎来了令人欢欣鼓舞的粮食丰收,但那里忙碌着的人们,若是跟淳化县相比,肉眼可见地差了一股子精气神。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或许人在淳化县的老百姓,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个奇迹般的变化,因为潜移默化的关系,自己并不觉得怎样。

但朱元璋此次离了京城,并没有直接来到淳化,而是在应天府的几个下辖县内转了一圈,体察民情。

这一比较,那就太明显了!

淳化县的这些农人,仿佛就像是天赋异禀,肩上扛着足足两石的粮食,竟然还能在田地里健步如飞,声音洪亮地跟旁人打着招呼,那叫一个中气十足,那叫一个意气风发。

两石,那可是接近三百斤啊!

这其中,固然有丰收喜悦的精神支撑,但是别的州县里,也一样在丰收,却很难见到这样的强人。

这样的人,若是拉到战场上,把手里的锄头换成刀枪,意味着什么,没有人比当今世上最强的统帅朱元璋更清楚的了。

或许只有一个词能够形容。

无敌!

若是组成这样的一支军队,再有征伐北元类似的战役,不论对手何等强大,都无法阻挡大明获得摧枯拉朽般的胜利。

可是,到底怎么做到的?

朱元璋自忖,他到淳化县偷听秦枫的心声,已经频繁到令人生疑的程度了。

虽然知情者寥寥,但马皇后已经隐晦地表示了诧异,就连贴身侍卫毛骧,虽然谨遵圣旨,却也能从他眼眸中看到那股疑惑。

但秦枫好像也没做什么啊!

最近,只是大力推行那些奇怪的法条,让人受伤了要小心处理,喝水要烧开了再喝。

别说苦哈哈的老百姓了,就连已经成为九五至尊的朱元璋,都觉得这未免太麻烦。

一开始,抵触的声音很强烈,要不是秦枫在淳化县威望很高,再加上一些惩罚的措施,恐怕根本就没法普及。

可是现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

淳化县百姓的身体状态,竟然真的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

当然,这提升或许不能完全归功于那些卫生规则,随着养殖业渐渐发展,很多条件不差的人家的饭桌上,已经开始有了肉食的补充,这也是淳化县百姓身体日趋强健的重要因素。

哪怕看不懂,但至少可以抄!

朱元璋毫不客气,直接就把秦枫辛苦写下的条款,一字不漏,搬运到了京城,让宫廷内外,包括文武百官,都严格遵从,尤其是太子朱标,更是受到了朱元璋的特别关注,那告示上写着建议饭前便后要洗手,那么太子殿下就要至少洗三遍!

但是,有的作业可以抄,有的却很难施行。

归根结底,还是那个无法解决的难题:朝廷缺钱!

因为缺钱,摊役入亩的政策无法推行,朝廷没有足够的银两来建立平准库,也就不能把实收的粮食换做银子。

既然不能换成银子征收,那么单纯增加田税,就会导致巨量的运输损耗,到头来不但朝廷没得到实惠,老百姓更是白白加了赋税。

因为缺钱,在淳化县已经轰轰烈烈开展的立体养殖,要向全国推广,也是困难重重——连老百姓吃饭问题都还没彻底解决,哪来的余粮去养猪养鸡?

因为缺钱,朱元璋心心念念的大航海计划,推进缓慢,因为不论是制造足以远航的大船,还是开发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新技术,都需要巨量的钱粮作为支撑。

刚刚打完一场北伐大战的大明朝,急需要休养生息,所以朱元璋尽管偷听到了很多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也眼睁睁看着淳化县几乎日新月异,渐渐把周边的几个县,乃至皇城的气象都要压下去了,却苦于无法把整个大明,都变成淳化。

郁闷啊!

朱元璋想着这些烦心事,刚才的丰收喜悦都被冲淡了许多。

明明秦枫的灌溉新法,让全国的粮食都增产了至少三四成,今年随着技术的熟练,说不定还要再多一点。

偏偏这粮食收不上来,除非像前朝那样,不管不顾地增加田税,压根不理会老百姓的死活。

曾经因为当朝统治黑暗,被饿死了全家的朱元璋,当然不会做这种涸泽而渔的事情。

银子啊!

银子!

只要有了银子,整盘棋可以说全都活了!

一年多的时间,朱元璋不知派出了多少专业的勘测人员,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银矿的存在,希望能尽快弄到足够多的银两,建立国家平准库,然后紧接着就可以全面铺开摊役入亩,前景简直一片光明。

但是到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好消息传递回来。

泱泱大明,神州万里,竟然真的就找不到新的,储量大的银矿?

秋收时节,天下欢欣。

已经迎来第二个大丰收年景的淳化县,更是成为远近闻名的标杆,就连新任的应天知府,都亲自跑了数次,对以秦枫为首的淳化县人,都给出了极高的赞誉,并且尝试进一步学习各种淳化模式,包括但不限于朝廷已经在全国推进的水稻灌溉新法。

要知道,别的且不提,光是这个灌溉新法,虽然其他地区也在搞,但搞来搞去,还真就硬是搞不过淳化县!

去年,淳化县就已经有勤恳的农人,创造了亩产五石稻谷的奇迹。

现在时隔一年,秋收才刚一开始,就在淳化县的某块水田里创下了新的纪录。

一户姓赵的人家,祖祖辈辈都是庄稼把式,到了这一代,家里三个儿子,全都是地里的好手,不辞劳苦地干了一年,到秋收的时候,家里一共十七亩田,竟然一共收成了九十九石的稻谷!

这个数字,真是惊呆了所有人,就连县太爷秦枫都闻讯赶去,亲自给老赵家披红挂彩,以示嘉奖鼓励,同时也给其他人做个榜样。

十七亩田,九十九石!

这样算下来,老赵家竟然平均用一亩水田,就能产出接近六石的稻谷!

逆天了!

这绝对是逆天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