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我可不是吹!”
李东生一本正经地说,“等过些年改革开放,国家鼓励发展经济的时候,咱们这服装厂就算是顺应时代潮流了!”
“只要咱们用心经营,迟早会做大做强的!”
金花虽然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但看着李东生信心满满的样子,也逐渐安心下来。
自家东生是个有主意的人,既然他这么说,肯定是有他的道理。
“那…那我现在能做点什么?”
金花问道。
李东生想了想,说:“这样,你抽空去新华书店买几本关于财务管理的书看看,学习学习怎么管账。”
“咱们这厂子以后规模越来越大,财务这一块儿可马虎不得。”
“行,我明天就去!”
金花爽快地答应了。
她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学东西很快,而且非常认真。
只要她肯学,肯定能把厂子的财务管理好。
……
金花雷厉风行,第二天一早就杀向了新华书店。
书店里除了教员语录和几本农业种植指南,其他书少得可怜。
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一堆宣传画下面翻出一本薄薄的《简易财务管理》。
书页都泛黄了,还缺了一角,一股子霉味儿,但金花如获至宝,掏钱买了下来。
晚上,煤油灯下,金花对着这本天书啃得头昏脑涨,李东生也凑过来,指着书上的公式,通俗易懂的解释一番。
厂里开始实行“金式”财务管理。
以前,厂里的账目乱得像一锅粥,现在金花把每一笔支出都记在本子上,连买根针都要写清楚。
她还发动群众智慧,到处打听省钱妙招。
听说隔壁村的王大娘会用碎布头做鞋垫,金花立马跑去拜师学艺,回来就带着厂里的女工们一起做,愣是把一堆废料变成了宝贝。
李东生作为后世来的人,当然明白拓展销售渠道采更重要。
守着厂子等订单,肯定行不通。
然后就开启了“跑业务”模式。
自家服装厂要想真挣钱,不能只盯着村里这点市场。
六十年代,国营大楼和供销社才是消费主力,那才是真正的金饽饽。
普通老百姓兜里没几个钱,想买东西都得去这些地方。
他揣着从红星皮革厂的介绍信,雄赳赳气昂昂地踏进了县城国营大楼。
国营大楼里,售货员们一个个眼高于顶,鼻孔朝天,仿佛顾客欠了她们几百块似的。
李东生耐着性子,好话说尽,才被允许把衣服展示出来。
几个售货员瞥了一眼他带来的衣服,脸上露出不屑的表情。
“这啥玩意儿啊?款式这么花里胡哨的,谁会买?”
一个胖乎乎的售货员撇着嘴说,“我们这儿都是卖的耐穿的中山装、列宁装,你这些衣服,一看就不实用。”
李东生耐着性子解释:“同志,时代不同了,现在大家都追求新潮,这些衣服款式新颖,颜色鲜艳,年轻人肯定喜欢。”
另一个瘦高个的售货员嗤笑一声:“年轻人?年轻人有几个钱?买得起吗?我看你还是拿回去吧,别在这儿浪费我们时间。”
任凭李东生磨破嘴皮子,国营大楼的售货员们就是不松口。
无奈之下,他又去了供销社,结果也碰了一鼻子灰。
供销社的主任是个戴着厚厚眼镜的中年男人,他扶了扶眼镜,慢条斯理地说:“小伙子,你这衣服,款式太超前了,不符合我们这儿的实际情况。我们这儿的老百姓,还是喜欢朴素实用的衣服。”
大半个月下来,李东生跑断了腿,磨破了嘴皮子,却只卖出去一两件衣服。
回到家,他一脸颓丧。
金花看到他这副模样,心里也咯噔一下。
“咋样?卖出去了吗?”
李东生摇摇头,把挎包扔在炕上。
“哎,别提了,这些人都老古董,根本不懂时尚。”
一旁李春花担忧地叹了口气:“这可咋办啊?两万块的目标还差得远呢。”
金花看着李东生颓丧的样子,心里一揪,仿佛被针扎了一下。
她走过去,轻轻地搂住他的肩膀,像哄孩子似的,柔声说道:“东生啊,别丧气,这才刚开始呢,慢慢来,总会有办法的。”
李东生叹了口气,把头埋在金花的肩膀上。
金花轻轻地拍着他的背,安慰道:“没事儿,他们不懂欣赏,是他们的损失。”
“咱们的衣服多好看啊,颜色鲜艳,款式新颖,比那些灰不溜秋的中山装、列宁装强多了。”
在她看来,钱不钱的,真不重要。
只要一家人能在一起,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过日子,比什么都强。
两万块的目标虽然重要,但比起家人的幸福,又算得了什么呢?
大不了,她还是像以前一样,一个人养全家,帮李东生还债。
李春花愁眉苦脸地说:“这可咋办啊?两万块的目标还差得远呢,要是不行,咱们可就真成笑话了。”
躲在门后偷听的妙妙,小脸也皱成了一团。
她虽然年纪小,但也明白家里的情况。
爸爸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忙得团团转,就是为了挣钱。
现在爸爸卖不出去衣服,妈妈肯定也很着急。
李东生抬起头,绞尽脑汁地想着办法,突然灵光一闪,猛地一拍大腿,兴奋地说:“我想到了!”
金花和李春花都吓了一跳,齐刷刷地看向他。
金花连忙问道:“想到啥了?快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