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第275章 吴王削藩

在大明的风云变幻中,朱樉安然无恙。而安庆公主,自驸马欧阳伦死后,身份已悄然变为安庆郡主。

她的表现竟是一反常态,那日动辄大喊大叫,宛如泼妇的模样不再,此刻的她,仿佛回到了曾经未出嫁时的恬静状态。

这一转变,让朱元璋及众人心中的怒气,不知不觉间消散了不少。

目光望向当下的大明,曾经最为棘手的外患,已然得到了彻底的解决。

那曾经与大明对峙的北元,如今已彻底覆灭,烟消云散,不再对大明的边疆构成任何威胁。

将视线拉回国内,南北方的氏族,在朱樉数次雷厉风行的打压与诛杀举措之下,势力被极大地削弱,早已不成气候。

曾经困扰百姓已久的土地兼并问题,也在朱樉的一系列治理手段下,几乎得到了妥善解决。

随着商业的发展,商税逐渐成为朝廷重要的财政来源,农税也因此大幅度降低,百姓的负担得以减轻。而且,此前朱樉此前曾派遣锦衣卫四处探寻,若是那些锦衣卫能够带回土豆、玉米等高产物种,情况便会更加乐观,届时免农税也自无不可。

因为这些高产作物的推广,将使得土地的产出大幅增加,地主勋贵们也就失去了通过兼并土地来获取更多利益的动力。

更何况,在一旁还有锦衣卫时刻警惕地盯着,一旦发现有任何违规兼并土地的行为,便会立刻采取行动。

在文化领域,中原土地上延续了千年之久的儒家,被朱樉以强硬的手段狠狠拉下了神坛。

曾经,儒家在读书人心中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然而如今,朱樉的举措让读书人的骨子里那份与生俱来的骄傲,悄然卸下。

与此同时,在朱樉的有意推动下,百家之言、各类技艺,开始在这看似平静实则暗流涌动的时代浪潮中,缓缓复兴。

此后它们会犹如被埋藏在地下的种子,在合适的时机,逐渐破土而出,展现出勃勃生机。

而朱元璋,在朱樉一次又一次的影响下,也彻底改变了自己的想法。曾经盘算着的禁海以及通过八股文愚民的念头,早已被他抛诸脑后。

如今的大明,放眼望去,经过一系列的变革与发展,外在的威胁已然消除,内部的诸多问题也大多得到解决。

然而,在这看似风平浪静的表象之下,仍存在着两个关键因素需要去妥善应对,那便是朝廷内部的权力制衡,以及即将分布在各地的藩王势力。

···

年关的脚步越来越近,凛冽的寒风中,朱棡与朱棣二人快马加鞭,终于回到了应天城。这座承载着大明兴衰荣辱的都城,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显得愈发庄严肃穆。

朱樉得知二人归来,便将朱棡、朱棣以及周王朱橚,一同邀请到了自己那布置得典雅大气的院落之中。

院落里,炭火熊熊燃烧,驱散了冬日的寒意。桌上摆满了美酒佳肴,酒香四溢,仿佛在诉说着兄弟间久违的情谊。

朱棡和朱棣,虽远在边疆,却也听闻了应天城近来的种种风声。

二人一踏入这温暖的屋子,还未坐稳,朱棡便满脸关切地看向朱樉,迫不及待地问道:“二哥,我们在边疆就听说了不少事儿,长安妹子那边究竟是怎么回事?真是昏了头了!!”

听着二哥的话,朱棣这个暴脾气的家伙,眉头紧皱,眼中闪过一丝愤怒,忍不住破口大骂起来:“安庆那丫头,做出这等糊涂事,实在是有辱皇家颜面!三哥,一会咱去教训教训她,为了一外人,就敢欺负二哥!”

朱樉轻轻摇摇头,抬起手摆了摆,温和地阻止道:“老四,事情已然过去,莫要再为此动怒了,二哥我无碍。”

至于先来的朱橚,将一旁的火炉朝着朱樉推近了些,小声道:“二哥,离你近点,别冷着了。”

···

···

几人推杯换盏,酒过三巡之后,屋内的气氛愈发热烈。

朱樉目光缓缓扫过眼前的三位弟弟,他们可是大明朝除了自己之外,最为权势滔天的三位藩王啊。

朱樉的眼中,不经意间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歉意,随后,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如今,我大明局势一片向好。北元已被彻底覆灭,多年来困扰国家的外患得以消除;”

“而大明境内诸多隐患,氏族儒家等等,也在后来的打压诛杀之下,渐渐被连根拔起。如今的大明,想必日后会在大哥手中形成一副盛世之景。”

“古往今来,历代盛世,也想必比不过大哥治下的。”

朱棡几人听闻,脸上顿时绽开了笑容。他们由衷地为大明如今的强盛感到开心,纷纷笑着对朱樉揶揄起来:“二哥,你这是向我们兄弟几个炫耀是吧?是是是,这可多亏了您吴王的一番操劳啊,大明能有今日,二哥功不可没!”

“哈哈哈哈哈~”

说着,便又举起酒杯,要向朱樉敬酒。

朱樉却再次摇摇头,神色变得凝重起来,缓缓说道:“然而,即便如今形势大好,可大明仍有一患,那便是藩王!”

此言一出,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激起千层浪。

兄弟几人手中原本正要举起的酒杯,就那样尴尬地停在了半空,举也不是,放也不是。

朱棡满脸疑惑,瞪大了眼睛看着朱樉,忍不住问道:“二哥,我们几人向来恪守本分,绝不是那种会祸乱百姓之人啊?难道是爹他有了削藩的想法?不应该啊?这是他自己定的不是?”

朱樉再次摇了摇头,目光坚定地看着兄弟们,缓缓吐出两个字:“不是爹,是我!”

他顿了顿,迎着兄弟几人那满是惊讶与疑惑的目光,继续说道:“我们几人如今确实能保证自己的操守,也有足够的威信去约束其他兄弟。”

“可你们想过没有,日后呢?”

“咱们这些人,在大哥以及雄英那小子手底下都好说。但再历经两代人、三代人之后呢?各地藩王手握重兵,势力逐渐壮大,经营封地多年,朝廷以及当朝皇帝难道能不心生忧虑吗?”

“到那时,爹这老头子早已不在人世,威信不在,又有谁能阻止削藩之举引发的动荡呢?”

朱樉端起酒杯,轻抿一口,暖了暖身子,缓了片刻接着说道:“还有如今父皇定下的宗室规矩,你们可曾仔细思量过?”

“如今咱们已有十几个兄弟,往后想必爹他还会添丁,咱们暂且就按二十人来算。”

“倘若一人只生养十个儿子,那么这二十人,日后便会繁衍成二百人,再往后便是两千、两万,如此下去,数量将呈几何级数增长啊!”

“这还不算完,历代皇帝登基之后,又会册封多少王爷?”

“如此一来,宗室人数只会越来越多。而我们这些人的俸禄,可是被父皇提得颇高啊。如今大明国库虽说充裕,可若是真按照这个标准发下去,又能维持多久呢?”

“大明广袤疆土,其他地方处处都需要银钱开支,难道能不管不顾吗?”

“可要是不能如实发放俸禄,这些王爷宗室,可是拿着父皇‘靖难’的旨意,有正当理由起兵造反啊!”

听着朱樉这一番入情入理的分析,朱棡几人脸色一阵红一阵白,变得十分难看。显然,他们都已深刻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沉默片刻后,朱棡身为几人的三哥率先开口,目光坚定地看着朱樉说道:“二哥,您说得在理。那你是打算怎么办?你能说出来,肯定是有了法子,我听你的就是!”

朱棣朱橚也跟着抬起头,看着朱樉齐声道:“二哥,我们也听你的安排!”

朱樉见状,缓了缓情绪,说道:“我准备向父皇上交兵权,退还封地。”

“我会以宗正名义,向父皇谏言,此后对于宗室,应放开限制,他们可以带兵打仗,也能入朝为官,甚至从商亦可,天下百行,任由他们选择,但绝不能再以皇室之人自居,享有优待。”

“爵位实行一代一降,若子嗣中有立下军功者,可恢复父辈爵位。当然,若有无能之辈,宗室可对其供养三代。三代之内,若仍无有能力者,便废除其爵位。”

···

···

朱樉话语落下,朱棡几人相视一笑。

朱棡率先开口,洒脱地说道:“二哥,我还以为是啥天大的事呢,还以为要把我们这些人圈养在应天城,啥都不让干了呢。只是这样的话,那就没啥可说的,弟弟我交!”

朱棣也笑着点点头,说道:“二哥,我也应了。正好我现在手里的亲军规模还不够大,实力也不像样,这样一来,还省得我再为军费发愁了。”

至于朱橚,本就对军事兴趣缺缺,他一脸轻松地说道:“三位哥哥,弟弟我你们是知道的,就更无所谓了。”

“我志不在军中,一心只想踏实学医罢了。现在医术倒是学了些,本来还发愁以后父皇和母后他们不会同意我从医,如今好了,不用我去挨父皇的揍了。”

朱棡和朱棣忍不住被朱橚的话逗笑,同他打趣了一番。

朱樉看着眼前这几位兄弟,心中悬着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感到无比欣慰。

毕竟,削藩一事,只要这几个兄弟能理解并支持自己,其他兄弟便也不足为惧了。

于是,朱樉举起酒杯,诚挚地说道:“二哥谢谢你们了,是咱这个当哥哥的对不起你们,我自罚三杯!”

朱棡几人赶忙笑着说道:“二哥,您这话说的,咱们都是自家人,说什么谢谢呢?来来,不谈这些事了,喝酒喝酒!”

在这温馨而又热烈的氛围中,兄弟几人再次举杯,一饮而尽,仿佛所有的顾虑与担忧,都随着这杯中的美酒,一同消散在了空气中。

···

几日后,年末大朝会。

天色未明,大明的文武百官便身着朝服,神色各异,陆续踏入奉天殿。奉天殿内烛火摇曳,映照在众人脸上,或凝重,或好奇,或忧虑。

早朝开始,礼部尚书刚念完几则常规奏疏,久未上朝的吴王朱樉便踏出朝班,跪地叩首,声音洪亮,在寂静的大殿内回荡:“父皇,儿臣有要事启奏。如今我大明北元覆灭,海内清平,百姓安居乐业,此皆父皇之功。”

“然儿臣近日深思,藩王拥兵自重,虽当下尽心拱卫皇室,然长远观之,实乃国家隐忧。”

“儿臣愿率先自请削藩,上缴封地兵权,为朝廷分忧,为大明长治久安计。”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但没看清形势前,是万不敢站出列附和,虽然他们很兴奋,新年的第一份大礼啊!

晋王朱棡见此,毫不犹豫地站出,紧接着跪地,声如洪钟:“父皇,二哥所言极是。儿臣亦觉藩王之势,若不加以节制,往后恐成大祸。儿臣愿追随二哥,听从父皇安排,削藩减兵,以表对朝廷之忠心。”

燕王朱棣随后出列,单膝跪地,抱拳说道:“父皇,藩王权势过重,于朝廷而言,如芒在背。儿臣赞同二哥与三哥之请,愿自削藩王权势,为大明江山稳固贡献绵薄之力。”

周王朱橚也赶忙出列,伏地说道:“父皇,儿臣愿跟随诸位兄长之后,削藩改制,为大明万世基业,万死不辞。”

一时间,大殿内文臣们交头接耳,旋即大喜,直接露出在面上。

他们深知藩王势力庞大,对朝廷政令多有掣肘,如今藩王主动请削,实乃求之不得。

几位老臣率先出列,躬身奏道:“陛下,秦王等王爷深明大义,此举实乃我大明之幸,望陛下恩准,以顺天意民心。”

其他文臣纷纷附和,一时间赞同之声此起彼伏。

朱元璋坐在龙椅之上,脸色却愈发阴沉。

他看着殿下跪着的几个儿子,心中五味杂陈。这些藩王,皆是他为了巩固朱家天下,精心分封各地,赋予他们兵权,本是想让他们成为大明的屏障。

朱元璋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怒目圆睁,大声呵斥道:“住口!此等大事,岂是你们一时兴起便能决定?藩王制度乃咱亲手所定,关乎我大明江山社稷,容不得草率行事!”

朝堂瞬间安静下来,众人皆不敢出声,大气都不敢喘。

朱元璋看着跪地的儿子们,缓了缓语气,但仍带着威严说道:“你们几个,下朝后到滚到御书房,此事不许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