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轻轻捻着手中的黑子,目光深邃而平静:“眼前这般棋局,正如圣明所处之局势,一片死局。崇祯帝,你若是想要破局,只能依靠你自己。”
他的声音虽轻,却如同重锤般敲击在朱由检的心头。
朱由检闻言,眼神中闪过一丝坚毅:“我明白您的意思,就是要让我自己破局。可是,王先生,我虽有心,却无力啊。圣明如今内忧外患,我独木难支。”
朱由检话里话外都是想把王阳明这个半圣拐回圣明给自己撑腰。
王阳明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鼓励也有鞭策:“崇祯帝,你心中已有沟壑,只是缺乏破局的勇气与决心。记住,真正的强者,不在于他的力量大小,而在于他的心志是否坚定。你若能悟透这一点,便能找到破局的关键。”
朱由检点了点头,心中虽仍有疑惑,但他知道,此刻不是追问的时候。
他必须先将眼前的局势稳住,才能考虑其他。
然而,他心中仍有一个问题挥之不去:“王先生,您既然有如此超凡脱俗之能,为何眼睁睁看着圣明陷入水火之中而不出手相助?却在白玉京内袖手旁观?”
王阳明闻言,目光变得深邃而复杂:“崇祯帝,我知道你心中有很多疑惑。可我若是离去,只怕圣明会陷入更大的灾难之中。不止是圣明,整个天下都会如此。虽说圣人不出,但是天下百姓会陷入水深火热。心理之争,还没有结束。”
“心理之争?”
朱由检心中一动,他自然知道这个词的含义。
在这个世界,心学的代表是陆九渊,而理学的代表则是朱熹。
这二人在这个世界,都是儒家大能,鲤鱼化龙境的存在。
这两大流派之间的争斗,已经持续了很久。
王阳明点了点头:“没错,心理之争。儒家之中表面平静如一个清潭,可是实际上已经波涛汹涌。至圣、亚圣、次圣皆闭关修行不出。你可知,儒家内部.....错综复杂。他们之间的争斗,往往比外界的纷争更为激烈。”
朱由检闻言,心中不禁骇然。
他从未想过,儒家内部竟然也是如此波谲云诡。
随即,朱由检忍不住问道:“那如今局势如何?”
王阳明叹了口气:“如今陆九渊与朱熹争夺儒家道果,想要突破半圣之境。可惜,心理之争中陆九渊败了,朱熹赢了,成功突破半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争斗的结束,反而是一个新的开始。”
朱由检当即猜测道:“如今,您与朱熹正在因心理之争,在争突破圣人的契机!?”
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震惊与不确定。
朱由检的目光紧紧锁定在王阳明身上,迫切地想要得到一个明确的答复。
若王阳明真是为了突破圣人而自囚于白玉京,并非外界所传与儒家决裂,那这一切的谜团便迎刃而解。
而且一旦王阳明成就圣人之位,圣明将拥有坚不可摧的庇护,再无人敢挑衅!
“王先生,您是否为了突破圣人之境,才选择留在这白玉京中?”朱由检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
然而,王阳明只是微微一笑,那笑容中蕴含着深不可测的意味。
“天机不可泄露,崇祯帝,有些事情,并非言语所能道尽。”
“你只需记住,无论我身在何处,我的心始终与圣明苍生同在。”
“你身为帝王,当以治国修身平天下为己任,励精图治,为圣明百姓谋福祉。”
朱由检闻言,心中虽有不甘,但也明白王阳明不愿多谈此事。
但只要有王阳明那句“我的心始终与圣明苍生同在”,那一切都够了!
王阳明没有忘了圣明!
朱由检恭敬地点头道:“是,多谢王先生指教。”
王阳明轻轻颔首,目光变得深邃而悠远。
“文庙之内,还有人在等你。”
“我只能在此提醒你几句,你切记,莫要轻易答应信奉之事,也莫要盲目攀附儒家。”
“你是帝王,你的肩上承载着江山社稷与百姓的安危。我言尽于此,你且离去吧。”
朱由检还想说些什么。
可就在这时,眼前的景象忽然变得模糊起来,仿佛有一股无形的力量在将他拉离这片空间。
他只觉眼前一黑,再睁开眼时,已身处一片陌生的环境之中。
怎么回事?
这儒家白玉京.....
到底在搞什么?
到底什么才是真的?!
朱由检站在原地,心中默默回味着王阳明的话语和棋局中的智慧。王阳明教他的棋局,每一步都蕴含着治国之道。
王阳明,似乎在以一盘棋局,教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文庙......
文庙乃是儒家圣地白玉京的核心,是儒家圣人的殿堂,更是至圣孔夫子讲道之处。
什么人在文庙等自己?
难道是荀子么?
可王阳明说,至圣孔子、亚圣孟子、次圣荀子三人都在闭关,那出面庇佑圣明的又是谁?
朱由检想不明白。
或许一切答案,都在远方的那文庙之中!
文庙,气势恢宏,宛如一座悬浮于空中的宫殿。
庙宇四周云雾缭绕,仿佛是天地间最为纯净的灵气汇聚之地。
走了很久的路,朱由检终于踏入了文庙。
庙宇的墙壁由白玉砌成,晶莹剔透,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将整个庙宇映衬得如梦似幻。
庙宇的正门上方,悬挂着一块巨大的牌匾。
上面用金色大字书写着“文庙”二字,字迹苍劲有力,仿佛蕴含着儒家的无上智慧。
走进庙宇,只见一座座巍峨的雕像矗立于大殿之中。
或威严、或慈祥、或睿智,仿佛都在静静地注视着每一个踏入这片圣地的人。
大殿之内,香烟缭绕,肃穆庄严。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墨香,那是儒家经典的气息,让人不由自主地心生敬畏。
四周墙壁上,雕刻着儒家经典中的名言警句,每一句话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引人深思。
到处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儒家典籍,每一本书都承载着儒家的智慧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