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诚抬起头,看着面前的人影,不自觉地露出些许嘲讽的表情。
“没想到啊,我居然败在了你的手里,不光是我,还有陈友谅,都败给了这么个不起眼的人。”
其实朱元璋并不算丑,什么鞋拔子脸不过是对他的诋毁。方面大脸,宽眉阔目,身高五尺,只是前额和下颚略宽厚有点。也是一副忠厚之相。不过虽然不丑,但是确实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叱咤风云的朱元璋。
“你倒是很意外?这乱世之中,难道不是谁的拳头硬谁睡得算?难道偏要长得一副异相才是天命之人?”
“这你倒是没说错,谁站到最后,谁才是赢家,我和陈友谅都不及你,你的运气比我们好。”张士诚摇了摇头。
“你到现在还以为是运气的事儿?哪有那么多运气,陈友谅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你则是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只想做你那苏州的土皇帝罢了。咱上下齐心,将士勇猛击溃了你们,你倒还是不服?”朱元璋反驳道。
“少说那些冠冕堂皇的话了,朱元璋!”张士诚猛地起身。
“什么刚愎自用,什么不思进取!如果我弟弟都活着,如果元军首先讨伐的是你!那现在会是个什么局面?只不过是天佑尔等不佑我罢了!”张士诚此时已经有些癫狂。
“所以说失败的人总会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啊,哪有那么多如果?谁的一辈子不是只有一次,咱只想问你一句话,你投降不投降?如果投降,咱答应你,你可以继续做你的土财主,继续荣华富贵,这难道不是你一直想要的么?”朱元璋非常诚恳地看着他。
“所以你是在可怜我?”
“咱只是觉得,只有你、陈友谅和咱才算得上当世豪杰,咱不希望只剩咱一个。”朱元璋摇了摇头。
张士诚死死地盯着他。
“既然是豪杰,那又只能受辱,屈居你手下。在你们刚打进城我就上吊了,可惜绳子不结实,我没死成。自从我两个弟弟命丧于你手,你与我便只能是敌人,不死不休。”
“这么说你倒是一心求死,可是咱还真舍不得杀了你……”朱元璋一捋胡须。
“别说那些假惺惺的了,你这个臭要饭的!我输了就是输了,但是你也未必就是赢了,这苏州城的百姓都会记得我的好,会给我立祠修坟,就算你打下了苏州,他们的心也是向着我!他们在茶余饭后永远都会提起我,拿我和你比较,所有人都会记得,你只是个得了势的臭乞丐罢了!”
张士诚红着眼向着朱元璋扑过来,声嘶力竭地呐喊着,却没能近得了朱元璋的身,被朱元璋的守卫给拦了下来。不过他的话,确实像一根刺一样,狠狠地扎进了朱元璋的心脏。
“既然你这么说了,那就怪不得咱了!你最爱的苏州城,以后都要多交三成的赋税,这都是拜你所赐!你既然不愿意活着,那咱就让你死!让你下地狱去和你那三个倒霉的弟弟团聚!毛骧!他既然上吊没死成,就找张最结实的弓,用弓弦送他一程,再把他的尸首给咱烧了,挫骨扬灰,咱倒是要看看那帮人还怎么帮他修坟!”
朱元璋嘶吼着,显然已经动了真火。但是张士诚此时已经疯疯癫癫了,笑骂着他。
“臭要饭的!你就是个臭要饭的!当了皇帝也是臭要饭的!哈哈哈哈哈哈……”
没人看到,他眼底流露出的一丝解脱。
毛骧动作很快,一刻之后便过来回禀。
“上位,他已经去了,现在正在火化。”
朱元璋此时却陷入了深思。
“他为什么要激怒我?他难道是一心求死……”
“依我看来,八成是这样。”毛骧沉声回道。
“唉,咱最后还是低估了他啊,为了最后的一点尊严和气节,他竟不惜尸骨无存。他张士诚,是个英雄啊,赐他一副棺木,就葬了他吧……”
“是!”
从此,苏州城旁的荒地,多了片无主之坟,那里面躺着一位乱世枭雄。而苏州城中,倒是多了不少张士诚的功德碑和衣冠冢,至于是谁立的,已无从查证。这位偏安一隅的吴王,对待百姓还算仁慈,他减轻赋税,鼓励开垦,打击地主富商,将钱分给了许多穷人,还兴办学校,鼓励教育,在那乱世之中,苏州的百姓,却算过得安稳。也许他不是个做皇帝的材料,但是他所做过的一切,已经足够在历史上留下一笔,任由后人评说。
朱元璋率领大军回到应天,庆功宴足足开了三天三夜,就连应天的老百姓也张灯结彩,为他庆贺,毕竟这位吴王朱大帅已经一统江南,占据半壁江山,距离皇帝好像只差那一小步了。朱元璋对应天的百姓也是大方的很,所有老百姓皆可领粮米,一时间,吴王之贤德为人津津乐道。
正当所有人都以为朱元璋会让部下休整的时候,朱元璋却又召开了会议。
“打,必须打!咱现在兵多粮足,还有从张士诚那里收编来的几万兵丁,还怕他一个烂到家的大元朝?”常遇春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你给咱坐下!徐达,你说!”朱元璋不怒自威。
“上位,我也觉得应该打了,虽然刚经过一战,但是我军兵力充足,士气正盛,现在江南在我们手里,粮草赋税都不成问题,打吧!”
朱元璋审视了一圈,深吸一口气。
“同意出兵的都有谁?”
满座诸将皆闻声站起。
“好!那咱就封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征虏副将军,你二人率二十五万大军,给咱先打山东和河南!此次任务只能成功,不许失败!本次出兵不为了别的,为了驱逐鞑虏,还我河山!你二人可愿领命?”
徐达走上前去,接过兵符。
“不胜不还!”
常遇春挠了挠头。
“大哥啊,让咱们去打仗行,但是有一件事是不是也该考虑考虑了。咱是不是也该研究建国的事情了。”
“怎么?你老常要跟咱讨价还价?还没打完仗就要跟咱邀功么?”朱元璋笑笑。
“咱哪是这个意思啊,咱要是建国了,打仗不也好听?而且这丑话说在前头,你封咱哥几个啥官咱无所谓,但是咱嫂子得是正宫皇后哈,你可不能封别人,咱知道你还有几个妃子,也挺得宠的……”
听到常遇春当众这么说,朱元璋气得直接给这货两脚。
“这是你该操心的么?你就给咱把仗打好了,不是天天吵吵着有十万大军就能横扫中原,这次咱给你二十五万,你要是打不下来咱就治你的罪!”朱元璋面露凶色。
“仗肯定能打,但是你得答应我,不能封别人当皇后哈!”常遇春这次异常头铁。
“上位,其实咱也是这个心思。”徐达道。
“这昭阳正宫除了嫂子绝对不能是别人。”连汤和也站了出来,随后一群武将都开始附和。
朱元璋的一张脸现在倒是哭笑不得。
“咱说话现在都不好使了是吧,都得是以你嫂子为尊?咱到底还是不是你们大哥了?”
“大哥是大哥,大哥只有一个,嫂子是嫂子,嫂子也只有一个!那其他的妻妾妃嫔可不算!”徐达回答得很认真。
“咱明白了,这整个淮西大营都是你嫂子的娘家人是吧,咱说咱妹子腰杆怎么这么硬?原来是有这么一帮子娘家人撑腰!”
朱元璋说完,满座哄堂大笑。马秀英能被称为唯一一个调兵不用兵符的皇后,自然是有道理的。自打她跟了朱元璋之后,哪个将领家中有事,家人婚丧嫁娶,生日诞辰,她都亲自去到。谁家缺了钱米,她也都总会亲自带人送去。虽然都是一些小事情,但是这种事情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将领们家中无忧,自然杀敌更勇猛。如果说朱元璋是以文治武功征服众人,那马秀英就是以人情味安抚众人。二者缺一不可。
“得了得了,这家伙,建国这事八字还没有一撇,就先讨论起皇后来了。行行行,咱答应你们这帮人,建国之后,这昭阳正宫皇后娘娘,只能是咱妹子,不可能有第二人选,这下放心了吧!”朱元璋也憋着笑,这位子,除了马秀英,谁又有资格坐呢?这帮家伙也不想想,就开始起哄。
“那太子也只能是小标儿哈!”常遇春又开始为这个未来女婿谋划上了。
朱元璋一瞪眼,胡子一歪。
“那还用你说?”
“哈哈哈哈哈哈!”满座众人都笑的前仰后合。以朱元璋对大儿子的宠爱程度,太子要是不立朱标才有鬼了。
“行了行了,别胡扯了,这建国之事还得从长计议,你就打好你仗就得了,可别让别人笑话你常十万有了二十五万还不会打仗了。”
“上位,依我之见,建国这事,确实可以提上日程了。常遇春将军说的有理,如果建了国,出兵伐元名正言顺,百姓也都有了盼头,有了咱们汉人自己的朝代,谁还愿意效忠那腐朽的大元呢?”李善长站了出来,一番话说得倒是有理有据。
“臣刘伯温也是这个意思,如今长江以南已经平定,二分天下已占其一,大元王朝不得人心,自然需要一个新生王朝取而代之,建国乃是上顺天意,下顺民心之事。如今我军的力量已经日益壮大,已经不是当初割据一方的时候了,应当显现出实力来了。”
朱元璋没想到刘伯温也开始鼓动他建国了,在他印象中,刘伯温一向是沉稳的代名词,就算出谋划策,也都是在朱元璋主动征求他意见的时候。
不过真正让朱元璋犹豫的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在他在他忙着和张士诚打仗的时候,滁州传来了消息,小明王韩林儿府邸被贼寇袭击,韩林儿本人被山贼掳走,残忍杀害。其实朱元璋本来想让廖永忠去接韩林儿,然后在路上动手,解决这个麻烦,没想到居然有人先他一步,自然也让还在战场的他洗脱嫌疑。
“关键这事儿真不是咱干的啊,到底是谁呢?”
是谁呢?也许只有朱标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