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第40章 无人叫我重八哥

上位,好消息啊!”李善长举着军报跑到了朱元璋的面前。

“徐达将军和常遇春将军连克淮安寿光等地,据他们所说,当地汉人百姓非常支持,甚至还有现场从军的,预计今年年底便能拿下山东全境!”

朱元璋微笑着点了点头,“这俩人打仗的水平,咱是不怀疑的,要不然也不能派他俩去。他们那边如火如荼,咱们这边也不能落后太多。咱就先从这国号开始吧!诸位,有什么想法都可以畅所欲言!善长你先说吧!”

朱元璋先点的李善长当然更多的是对他的一种肯定。李善长颇为得意。

“上位为吴王,那必然顺承其号,国号应为吴,或者延续为宋。”

在座众人点了点头,李善长的说法自然靠谱,朱元璋出身红巾军,乃是龙凤政权,后来又封为吴王,所以国号无论是吴还是宋都说得过去。但是听了李善长的说法,朱元璋此时却有点不太满意,紧紧皱着眉头。

“上位,您是不是有其他想法?”李善长身为文官之首,察言观色自然是一绝。

朱元璋显得颇为犹豫,看了看周围的人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开口。

“既然在座的都是咱自己人,咱也就直说了吧!咱……不太想继承龙凤的封号,毕竟龙凤政权只是一个地方政权,不是真正大一统的国家,咱是希望继承大元朝的基业,而且咱这些年的一切,都是咱自己打下来的,可没借着龙凤什么光啊!”

朱元璋话一说完,众人便陷入了沉思,朱元璋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他们一直不过是借着红巾军的名,但是确实都是自己拼出来的江山。虽说小明王已死,但是无论用吴还是宋,都是变相承认龙凤政权的合法性,既然都是要继承,那干嘛不继承大元朝的基业,反而继承一个龙凤政权呢?

这时,一直沉默的刘伯温缓缓开口。

“那为何不换个思路,大元朝的由来是易经中的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下一句便是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以此来看,若是承接大元,那用大明为国号如何?”

刘伯温此话一出,所有人都陷入了思索,这时候一个小人倒是凑热闹走了进来。

“研究什么呢?这么安静。”

李善长看了看朱标,随即开口。

“我们在商量国号,不知道世子对国号有何设想?”

“大明啊!”朱标轻描淡写地回道。

“莫非公子也懂易经?”

“我可能不懂易经,但是我懂我爹,对吧,爹。”朱标看向朱元璋。

“这大明确实起到咱心坎里了,既承接了大元朝廷,寓意又好,日月为明,也就是日月所照之处,皆为国土,好,国号就定为大明了!”朱元璋拍案而定。

“那接下来就是国都了,咱大家伙有什么想法?”

“应天啊!”

“国都肯定是应天!”

“除了应天哪里还能当得了国都?”

刘伯温看向朱元璋,“目前我们还没有消灭大元,论战略位置来说,还是应天最合适,他日消灭大元,可以再择良城进行迁都。”

朱标对此倒是深表赞成,南京这地方,出了名的易攻难守,除了朱元璋气运加身,其他人还真就守不住,而且地理位置偏南,战略纵深远远不及其他古都。

“咱说,要不定都凤阳咋样?”朱元璋摸了摸下巴,提出了一个震惊四座的主意。

“万万不行啊,凤阳四周没有屏障,城市小而没有坚固的城墙,如若发生战争,怕是首当其冲。”李善长道。

“爹,你是打算人家上午打到城门口,下午就改朝换代么……”朱标无奈吐槽。

“嘿嘿,咱不是寻思咱祖祖辈辈都在凤阳,也算有一丝龙气嘛,再说了,谁发迹了不想回家。”

朱元璋不好意思地笑笑,其实他骨子里还是典型的小农思想,想要的可能就是一间房一头牛二亩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哪怕他成为了皇帝,也不过是牛大点,地广点,老婆孩子多一点。在他看来,发迹了当然要大张旗鼓回老家。

“凤阳您就别想了,那地方不成,没人赞成在那建都。”朱标带着些不容置疑的语气,身后的众人也都点了点头,不管怎么说,凤阳确实不能成为国都。

“咱知道了知道了,那就应天得了。”朱元璋虽然满口答应,但是定都凤阳这件事却好像一颗种子埋进了他的心里,总有一天会再次生根发芽。

“既然暂时定都于应天,那便要着手筹建宫殿,城墙,既然是国都那就不能太寒酸了。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花销啊!按照目前的库银来看可是远远不够”李善长这个铁算盘又开始扒拉起来。

“先修着,不够的钱咱再想办法,活人还能叫尿憋死喽?”朱元璋其实此时已经想到了办法,而这羊毛自然出在羊身上,而且还是江南地区最肥的羊——沈万三。

此时周庄,沈万三正盯着面前的两封信发呆。第一封自然是朱元璋的信,老朱在信中语气诚恳,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你老弟不是要支持我么,咱现在要当皇帝了,城墙宫殿还没建好,你来帮帮咱吧

按理说沈万三不该推辞,毕竟当日正是他向朱元璋夸口,现在到这份上了你怎么能不掏钱。但是第二封信却让他更在意,这封信来自于朱标,信上只有短短一句话:千万不能帮他修城墙!

沈万三头都快要挠秃了。

“这我到底要听谁的啊?”

不过他并没有陷入纠结太久,因为朱标的第二封信很快便到了。

“为今之计,沈叔叔只能变卖家产,以一半家产充公,另一半改投他人名下才有一线生机。万不可有吕不韦之念,进行投机。须知我爹可不是秦异人。城墙筑好之时,也就是沈叔叔抄家流放之时。只有示弱,谦卑至极,方可有一线生机。”

沈万三思索良久,他当然不愿意相信朱元璋会对他动杀心,可是这朱标连来两封信,他却不得不重视起来。这一夜,沈万三注定无眠。

十天之后,沈万三到应天朝拜朱元璋,顺带着还有几十辆满载的马车,朱元璋亲自出来迎接。

“老三,你这是?”朱元璋看着沈万三所带车队。

“我乃一介商贾小民,怎敢替吴王殿下筑墙。不过这些年也积累了不少家财,自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我将大部分家产变卖,只留下几间铺子赚些日常开销,总共有白银一千多万两。您就用这一千多万两白银筑城建宫殿吧!”沈万三满是谦卑,倒是出乎朱元璋的意料。

“老三,那你以后?”

沈万三笑笑,“还是想呆在周庄,颐养天年,如果有空了,就去南洋看看有没有稀罕玩意儿。”

“咱知道了,那咱也不勉强你,等咱到周庄还是会去看你。”朱元璋叹了口气。

“吴王殿下,那我走了。”沈万三一行礼。

“去吧……”

就在沈万三转身的瞬间,朱元璋的眼中流露出十分复杂的情绪,沈万三却背对着他,说了一句。

“重八哥,这是我最后一次有能力帮你了,以后,有机会就来看看我……”

朱元璋没说话,就这么看着他走远。

“其实,您想杀鸡取卵吧,尤其是这么只会下金蛋的鸡,抄了他的家,国库就充盈了。”朱标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了朱元璋的身边。

“咱恨商人啊,要不是商人为富不仁,哄抬物价,老百姓的日子哪会这么难过。咱本以为这沈万三会提些大胆的要求,或者做一些不自量力之事,那咱就有理由杀了他。可是谁知道他竟散尽家财……”

“他也许,不只是为了保命,也许还有一丝情义吧。也不是所有的商人都是薄情寡义之人,更何况你们曾经共患难过,孩儿觉得,还是放他一马吧。”

朱元璋笑了。

“他连那话都说了,咱又怎么能再赶尽杀绝啊,只是从此以后,可能再也没人会叫咱重八哥了……”

高处不胜寒,自古皇帝也只能称孤道寡。

有了沈万三带来的一千多万两银子,应天城的建设更是如火如荼,城墙气派坚固,而皇宫也有了雏形。朱元璋带着一群文臣整日商讨研究着建国细节,朱标自然不愿参与,他便整日教导几个弟弟读书,偶尔和常青儿四处游玩。

“青儿啊,你对你爹印象怎么样?”

“你怎么这么问啊,我爹就是我爹,什么印象怎么样?”常青儿歪着头看着朱标,和朱标同龄的她已经开始发育,虽然稍显稚嫩,但是已经颇有几分姿色,不再是几年前的那个小粘人精了。

“嗯……就是你喜不喜欢你爹?”

“我爹他啊,就是个大老粗,每次打完仗都弄得一身伤,每次抱我们那胡茬都扎人。还能吃,睡觉还打呼噜,粗鲁死了。不过,我当然还是喜欢我爹了,每次他出征,我都会和娘去庙里给他祈福,许愿他能平安归来。”

“那你爹一定能长命百岁,平安归来。”朱标笑着看她。

上一辈子常遇春北伐途中病逝,留下一家老小,这一世,只要有他在,那常青儿必然不会再失去父亲。他这个未来老丈人,就由他守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