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应天城,还没有下雪,百姓们在城中张灯结彩,不只是为了迎接新年,更主要的是听说吴王要建国登基,自然等着普天同庆,沾沾喜气。
只不过此时朱元璋和众大臣们还在激烈地讨论,敲定开国细节。
“要我说还是得去泰山封禅,泰山多有面子啊,五岳之首,古往今来的圣贤皇帝都爱在泰山封禅,倍儿有面子!”
“你说的那是从前,自打宋真宗也去泰山封禅,你看看这事还剩多少含金量。要我说紫金山就不错,既能祭祀天地神灵,又离得近。”
众人一时间竟争吵不休,出现了许多意见,朱元璋却提出了一个新的想法。
“要不去凤阳祭拜天地,告慰神灵,然后咱再登基称帝咋样?”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持了反对意见,毕竟祭祀天地,登基为帝这种事去哪个名山大川都行,但是凤阳却是万万不行。
“爹,你怎么光想着凤阳,凤阳到底有谁在啊?让你老人家念念不忘的。”朱标吐槽道。
“小兔崽子!凤阳有谁?当然是咱老朱家的祖坟在那了,你爷爷奶奶也都葬在了凤阳,还有那么多远房亲戚,咱不是想着这登基称帝这么大的事情,要是能在咱老家,那咱爹咱娘的在天之灵也能看到么……”
“好了,您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凤阳真不行,你光这一路上花销都得多少,咱说祭拜先祖,修缮祖坟都是应该的,那就等以后嘛,不过这叩拜天地登基称帝还是在应天吧。而且爹,别怪我没提醒您,您马上就是皇帝了,以后少骂我小兔崽子,对您不利。”
朱元璋先是一愣,然后缓过神来,咧开嘴一乐。
“行行行,这件事咱下次注意!”
然后他转头看向刘伯温,“都说你青田先生的文采过人,那就请你给咱写一封告天下臣民书。咱记得那玩意好像是得往玄乎点说吧,好像说什么汉高祖是赤帝之子,斩了白蛇才当了皇上。更主要的好像就是往名人的身上靠,咱老朱家是不是能往朱文公身上靠一靠?”
朱标一盆冷水浇了过来。
“爹,人家朱熹的后人还在呢,更何况您高祖还是跟他一辈的人,这靠不太上吧……”
“那咱老朱家还能往谁身上靠一靠?毕竟这年头不都讲究这个。那还韩山童自称宋徽宗八世孙,打着复宋的旗号。咱老朱家差哪了,难道过去就没什么人物?”
“有啊,朱温嘛!”朱标脱口而出,但是几秒后他才意识到不对,毕竟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他看。
“这个好像不是什么正面人物哈……”
“依我看不如就实话实说,毕竟您走到今天,没有借助祖上余荫,也没有打着谁的旗号。不妨就不做这些渲染,祖上没有英雄,您是英雄不就行了么。虽说是农民出身,但是说不定还会让百姓觉得这位朱皇帝更亲近些。”刘伯温笑着说道。
“是啊!咱爹娘死的时候,没有棺椁,只能用破衣服包裹着下葬,埋在了邻居家的地里,咱连祭祀的酒菜都没有。那咱也不用说什么谁的后人,就这么写,咱朱元璋就是农民出身,而且是贫农,把咱年少时的窘境都写进去。”
“可是这样会不会有失皇家体面?”李善长不禁担心。
“非也,如此一来,全天下的百姓都会知道,咱这位朱皇帝也是贫苦出身,和他们没有什么不同。也会多几分亲近。我倒是很荣幸啊,能写这样一份文章。”刘伯温笑笑。
“那就这么定了!正月初四,紫金山巅,咱正式祭祀天地,建国登基!”
……
正月初四的紫金山,天气有些阴沉,偶尔有些雨雪洒落。但是一群人的到来,却为这座名山,带来了庄严的气氛。
紫金山巅,祭坛已经设立好,桌上各色贡品敬献天地神祇。地上铺设黄绸,两边大鼎中的火焰熊熊燃烧。一个身着龙袍的男人手捧金杯,缓缓走到了祭坛之上,诚心跪拜。朱元璋身后,马秀英身着凤袍,站立一侧。另一侧则是身穿冕服的朱标,随后各位皇子、文武大臣依次排开。最后在山脚下,是几十万军士。
这么多人的目光齐齐聚到朱元璋的身上,此时,他是这方天地间唯一有资格跪倒在地的人,因为他跪拜的不是任何人,而是这天地。朱元璋举起手中的金杯,缓缓开口。
“臣朱元璋,叩告苍穹、日月、山川,以及历代皇祖之灵寝,自宋运告终,天命真人于沙漠入祖中原,百有余年,今运也终。惟臣,上承天道,下顺臣民,驱除百年之患,戡定南北枭雄,于正月四日,设祭于紫金山巅,昭告天地皇祗,立国大明,建元洪武!”
说完,他将金杯中的酒液缓缓倒在地上,随后站起身,紧闭双眼,向上苍祈福。
“万岁!万岁!万岁!”
几十万士兵的呐喊声响彻天际,他们看向眼前的男人,目光中充满了一种狂热,或者说是一种信仰。毕竟就是这个男人,让这天下,出现一片新的面貌,让他们可以不再受异族剥削统治,可以让世上的人,都吃上饭。
朱标盯着朱元璋的背影,在这天地间,他好像那么渺小,却又拥有着无穷的力量。他仿佛看见了一道道气运汇聚成金光,最终到了朱元璋的身上。那不仅仅是天地给予的气运,而是九州万方之间,所有汉人的信仰汇聚在他的身上。
后来,有很多人评价朱元璋,残暴嗜杀,清洗功臣。但是从来没有人能忽略他做出的贡献。他是宋朝以后,汉人重新挺立起来的脊梁,承载了万千黎民的信仰,是他真正做到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原。可能他就是天地之间应运而生的王者。哪怕他的一生毁誉参半,但是他的千秋功业足以被万世铭记,足够在历史上,留下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
朱元璋祈福完毕,缓缓睁眼,转过身来看向自己的官员、士兵、臣民。
“日月山河永在,大明江山万世!”
“万岁!”
“万岁!”
“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