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朱元璋此话,常遇春吓得筷子都掉了。
“大哥,你不是开玩笑吧,咱虽说这几年没少读书,但是这丞相是个文官啊,咱这水平,怕是看个奏折都费劲啊!”
“你看看现在这朝堂上,以李善长为代表的淮西文官,还有以刘伯温为代表的浙东文官,两帮人虽然是表面上和和气气,但是私下里这明争暗斗的鬼心眼子多着呢,而且都是抱团儿,这下面的几个部门真有点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意思了。咱就想能不能让文官当武将头,监管一下这帮骄兵悍将,再让武将当个丞相,好好威慑一下这帮酸秀才!”
常遇春沉思半天。
“大哥,你这办法没毛病,但是咱确实不太适合,这不是推辞。咱性子太急,说话办事太直,确实不太适合跟那帮文官打交道。咱倒是觉得这事徐达能干,他一向能文能武,张弛有度。而且他对你的忠诚,不需要怀疑!”
“是啊,咱也打算,要不让你,要不让他,去当个丞相,然后让刘伯温当个都察院御史中丞,管一管这帮骄兵悍将。你和徐达自然不用说了,刘伯温那老家伙,虽然为人清高自傲,但是不得不说,他的清正廉明无人能及。”
常遇春点了点头,这刘伯温确实是个值得佩服的人,相比于李善长的八面玲珑,他倒是更有底线和读书人的风骨,让他去当御史头子,他自然不会怕得罪人。
“行了,今天先到这,这事儿和谁也不要说,咱回去还得合计合计。你好好养身体吧,早点养好咱就找你喝酒!”朱元璋一挥衣袖起身,常遇春急忙也起身相送。
“放心吧大哥,咱就是为了你那一酒窖好酒,也得养得棒棒的!”
常遇春送朱元璋出府,却全然没察觉角落有一个耳聪目明的小人儿。
“不知道标哥哥会不会对这个消息感兴趣呢?要封赏诸将了啊……”
当天傍晚,用过晚饭朱元璋便在寝宫立了两块牌子,分别为红、绿,然后把马皇后叫到了寝宫。
“怎么了重八?火急火燎的喊我过来。”普天之下也只有马秀英敢这么叫这位洪武皇帝了。
“妹子啊,快来,咱是打算和你商量一下这分封群臣的事,这你不也能给咱提个醒么。”
马秀英笑笑,“那你这第一位是怎么打算的,公爵打算封多少人?”
“第一肯定没说的!徐达,封公爵,然后是李善长、常遇春、李文忠、冯胜、邓愈这几个人,你看合不合适?”
马秀英眉头微蹙,“这合适倒是合适,但是汤和呢?可是汤和写信你才参加的义军,算起来汤和比你还早。还有刘伯温,也算立下汗马功劳,不给封个公爵?”
朱元璋思考了一会,然后摇了摇头。
“不成!汤和这段日子有点傲气十足啊,咱得敲打敲打他,咱就给他个侯爵,要是他以后能醒过神来,封王封公都好说,他要是这点事都看不明白,那他也只配当个侯爵了。”
“刘伯温呢?他可还治好了咱标儿的病,为你出谋划策那么多次,就算不封个公爵,最起码也得是侯爵吧。”
朱元璋陷入到了深深的犹豫之中,思考了很长的时间,才将刘伯温的名字放在了代表侯爵的绿色板子上。
“这老家伙,一向恃才放旷,自视清高。他骨子里就觉得跟咱不是一路人,跟咱没话。你没看他有时候献计策都是跟咱标儿说的,因为他看不上咱,要不是他治好了咱标儿的病,咱真不想给他这个侯爵!而且他之前做过大元朝的官,和李善长这种一开始就跟着咱的人不一样,资历还是浅了点。”
看着朱元璋细数着每个人的功过,马秀英也觉得有点好笑。朱元璋虽然当了皇上,但是恐怕是历史上最记仇的皇上,谁干过什么好事谁做过什么错事,他可都记得牢牢的,他记了一堆的小本本,这时候倒是用上了。
“重八啊,我倒觉得你这功臣里还缺了一个人。”马秀英微微一笑。
“缺了一个?缺谁啊?咱怎么不觉得?”朱元璋一时竟有些摸不着头脑。
“还能缺谁,你自己侄子血战洪都那么长时间你倒不记得了,你本子上没记么?”马皇后笑着挖苦他。
朱元璋一拍脑袋。
“咱怎么把文正这臭小子忘了,不过其实也没有忘,咱是打算封他为王,去就藩去。”
“封王是封王,军功是军功。文正这孩子可不是靠着你侄子这个身份,人家军功是实打实赚出来的。要我说,你倒是应该先封赏军功,然后再让他封王就藩。”
“会不会有点太偏袒这小子了,人家会说咱的吧?”朱元璋摸着下巴思考。
“你忘了你大儿子之前怎么说的了?举贤不避亲,这文正自身军功就足够了,谁敢说什么?谁敢说就让他去洪都打那一仗去。”
“有理!”
朱元璋将朱文正的名字钉在了侯爵的区域。
“可惜了,这文正的才能不在邓愈之下,只是一直担任地方官。如果一直打仗的话,没准也是个公爵。”
“没事,他不还是个藩王么,以后要是干得好,还得晋升封赏,你这一次封的也只是开国功臣,现在仗还没打完,以后封赏的机会还有的是,总有些小辈也得往上爬啊。这次的封赏也是激励他们。”
朱元璋一笑,看着马秀英。
“妹子啊,咱可是定了规矩,后宫不得干政。”
“好你个朱重八!一开始说商量着让我给你拿主意,现在倒跟我说后宫不得干政,你是用完我就要把我踹开是吧!”马秀英一生气,就揪住了朱元璋的耳朵。
“哎哎哎!妹子!疼……怎么老揪耳朵……你先放手成不成?”
“你说,我这是后宫干政么?”马秀英痴痴地笑了起来。
“咱这不是怕以后的皇帝重蹈覆辙,被外戚干了政么,你不算,咱是开国夫妻,遇到事情商量着来行不?”朱元璋急忙向他妹子求饶。
“这还差不多!”马皇后松开了手,朱元璋连忙揉着耳朵。
“不过妹子啊,咱往后的继位人,往后的皇帝可不成。毕竟这天下只有一个咱妹子。”朱元璋此时倒是软硬兼施了。
“成,那都听你的。”
朱元璋嘿嘿一笑,脱下了龙袍。
“就寝吧妹子,咱还得再想想,封完了功臣,咱这帮儿子咋办呢。”
……
此时的东宫,朱标面前也摆着各色名单,常青儿在一边看得眼花。
“标哥哥,你这是要干嘛?”
朱标嘿嘿一笑,像极了朱元璋。
“我爹要封赏功臣,我也得看看这些人啊,谁有用没用的,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要是我爹以后要杀谁,我也好拦着他点。”
常青儿听得眉头一皱,“朱伯伯真的会杀功臣么?”
“那你以为呢,他是皇帝,自然不允许犯上作乱,对自己有危险,心怀二心和功高震主的这些人。表面上看是封赏,以后没准就是阎王的生死簿。”
常青儿在众多名单里看到了常遇春三个字。
“难道说,我爹也……”
“放心吧,你爹没事,真要动你爹我都不让。我再看看啊,徐达、刘伯温、蓝玉、宋濂……嗯,这些人都是班底,该保一保。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我那帮不争气的兄弟们,看我爹这架势,肯定藩王满天下了,想想就脑袋大……”
常青儿看着他,“难道你不希望你这些弟弟们封王么?”
朱标叹了口气,“这事只能你一个人知道,那就是封的藩王越多,咱大明完蛋的越早,没准到时候你我的性命都不保。”
常青儿摇了摇头,表示完全没听懂。
“没听懂就算了,等以后我再跟你细说,除了这些我爹和你爹还谈啥了没?”
常青儿的脸上飞过一抹红霞。
“没……没有了。”
其实朱元璋和常遇春商量他俩婚事的时候,她也偷偷的听到了。
朱标此时还在冥思苦想,怎么保全众人和对抗老朱的分封制。常青儿却来到他面前,一双动人心扉的眸子和他对视上了。
“标哥哥,你有没有想过……娶我啊?”
常青儿的问题来的猝不及防,朱标一时之间慌了神,咽了一口口水。
“干嘛……干嘛问这个?”
“就是有没有想过嘛。”常青儿异常羞涩。
“想是想过啊,但是现在太早了吧……”
“早?明年我们不就十六岁了吗?”常青儿有些摸不着头脑。
十六岁,在古代是该成家生孩子了,但是对于朱标这现代人的思想而言,娶十六岁小萝莉完全都是罪恶感好吗。
“青儿啊,我还是觉得有点早,等到十八岁也不迟啊,毕竟我现在还有这么多事,以后还要操心朝堂上的事。”
更主要的原因朱标没有说,那就是前世常青儿早早去世,肯定和生完孩子元气大损有关,毕竟古代早婚早育,而且生孩子异常频繁,肯定是会损伤身体元气的,所以等她再长长也不迟。
“青儿啊,其实,我是想跟你谈一场平等自由,充满现代气息的恋爱的,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常青儿的美眸透露出疑惑。
“这是什么意思?”
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