詖等到朱标一行人回到应天,朝廷的格局已经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而一切的重点,就在宰相的职位上。
此时李善长已经称病辞官,特务头子杨宪已经被诛杀,朝廷中文官首脑只剩下刘伯温和胡惟庸,而他们各自代表了浙东文官集团和淮西集团,至于宋濂么,还是做学问去吧,所以,宰相的位置就这么空了下来。
朱标带着马西风一干人等向朱元璋汇报,朱元璋长叹了一口气之后,下令将马西风一干人等诛杀,而之前赈灾的钦差也都因为办事不力或者贪污而被查办。
办完这一切的朱元璋并没有开心,他来到东宫找到朱标。
“所以说,这帮贪污的人,背后是淮西集团?咱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这帮骄兵悍将终于开始管不住了。现在还只是暗地里,用不了多久就要出现在明面上了。”
“那您打算怎么办?”
朱元璋眼中流露无情的寒光。
“杀!杀到他们老实了算!”
朱标起身看向他,“爹啊,我其实很在意那知县马西风的话,他一开始也不是个贪官,但是俸禄不够便想要贪污了。您是不是给官员的俸禄太少了。”
“胡说!咱对待官员已经算仁慈了,那县官的俸禄也比普通老百姓一年赚的多得多!咱不给他们那么多俸禄,也是要给他们个警示,让他们不要花天酒地做个贪官。”
朱标撇了撇嘴,朱元璋对待官员仁慈,这真是天大的笑话,谁不知道在洪武朝当官是高危职业。
“爹,您要这么说,那我还得给您算笔账,一个知县一个月俸禄才七石米,你算的是他自己加上老婆孩子刚好够吃。可是就算混的最差的一个知县,也得有一帮随从啊!而且还有迎来送往,逢年过节的钱。我知道您的本意是为了百姓好,可是这就像是治水,堵不如疏,当官的俸禄不够,只能从百姓头上盘剥,您听说过淋尖踢斛和火耗么,这现在都已经成为当官的行业收入了,这收入是从哪来的,还不是从老百姓头上来的。”
朱元璋倒是听了进去,但是还是不愿松口。
“就算你这么说,咱也没钱给他们那些当官的涨俸禄,国库紧巴着呢,还得打仗。”
朱标露出一个不屑的眼神。
“老爹,跟我哭穷你是不是找错人了。我给你算算,我去年为国库就增添了几百万两税款,如果商业改革完成,一年还得再添上千万税款。而且你说穷?咱们还是谈谈藩王的年俸吧,我要是没记错的话,您那些乡里乡亲,七大姑八大姨都叫您封王封公的,要不咱算算一年多少钱?”
“给咱打住!咱就不应该让你小子知道得太多,现在倒是来教训起你老子来了,行行行,你小子现在能挣钱了,能充实国库了,你说咋办,咱听你的就是了!”
朱标嘿嘿一笑,“没办法,把握经济命脉的人自然有话语权。爹啊,要让我说,咱就给他们这帮官员都涨俸禄,而且不给粮米了,直接换成钱,反正咱现在不差钱,以后更不差钱。我看尤其是知县一级的官员,这些小官最贴近百姓,待遇也最差,我看可以把他们俸禄提到一百两一年,衙门公费一年给点。然后明文规定不能淋尖踢斛和收取火耗,违者必罚!最后再增加一个养廉银的制度,就是官员在任期内没有贪污腐败,没有犯大的过错就可以领取。这部分就从火耗上面出了,您看咋样?”
“一百两一年,怕是太多了吧,而且这还给什么养廉银,岂不是把这帮家伙养得流油?这帮人兜里要是有钱了,什么事干不出来?不行不行!”朱元璋直摇头。
“您别急,提高俸禄只是第一招,我还有第二招呢,就是胡萝卜加大棒!既然我都给你这么深厚的俸禄了,你要是再贪污和盘剥百姓是不是就说不过去了?我们就加大监察力度,各省府道县都设立专门的监察机构,查当地官员的违法情况。您不是也设了鸣冤鼓么,设到每个村里。只要有贪污超过十两银子或者盘剥百姓的事情,就地枪毙!”
“好!这听着就痛快!不过标儿啊,啥叫枪毙?”
朱标挠了挠头,“就是砍头……”
“哦!这倒是应该,咱都给你提高俸禄了,还敢贪污,就是死路一条!”朱元璋的眼睛瞪得老大。
“我觉得监察机构可以给一定的权力,基本上来说,遍布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地区,甚至百姓都可以直接向监察部门检举。但是这帮人只有监查和检举的权利。您看咋样?”
朱元璋咧嘴一笑,“自然是挺好的!”
“至于钱的事儿您就不用担心了,我会设立个商业部,也归户部管理,不过是额外独立出来的部门,专管商业,预计可以为国库每年增加赋税上千万两。”
“好!你小子也长大了,是时候该为你爹分忧了。咱给你权力,只要是你觉得可以干的事儿就去办吧,跟我汇报一声就行。”朱元璋用力地拍了拍朱标的肩膀。
“好嘞爹,那我去忙商业的事儿了……”
朱标带着青春的气息跑开了,朱元璋看着他的背影,忍不住感叹。
“有这儿子,咱能早早就让位咯。”
……
第二天的早朝,朱元璋宣布了两件震惊朝堂的事件,第一件就是给各级大大小小的官员涨工资,而且以后的俸禄都会用真金白银来发放。
“陛……陛下……您不会是在开玩笑吧?”一位须发洁白的五品老臣问道。
“君无戏言!”
朱元璋话音一落,那老臣竟在众目睽睽之下痛哭流涕。
“你哭什么?”朱元璋也懵了。
“呜……回陛下……臣哭的是,终于不用天天吃咸菜了……臣的俸禄真不够家里用的,我还不敢贪污,只能天天喝粥吃咸菜……”那五品老臣也不顾及什么朝堂礼仪和面子了,他只知道自己终于能吃上点好的了。
朱元璋长叹一声,看样是他有些过于苛刻了,这朝堂上的官员都如此,就更不用说那些连他面都见不着的县官了。
“这俸禄咱是给你们涨了,但是你们也别高兴得太早,咱丑话说在前头,俸禄都涨了,谁要是再敢给咱搞贪污腐败这一套,只要贪超过十两银子,通通拉出去砍了!”
台下的老臣:“钱都涨了还贪个啥劲?这么大风险,不贪,刀架脖子上也不贪!”
众人哄堂大笑,连朱元璋也忍不住笑了,朝堂的气氛顿时轻松了不少。
“咱要说的第二件事,就是由太子朱标设立商业司,从今以后的商业系统和商业税,都由商业司管辖。”
……
朱标这时候可不在朝堂上,他忙着带着一群人开会,制定政策。经过一群人不眠不休的讨论,终于敲定了章程。
凡经商者,都必须分为以下:小摊贩、店铺经营、大型商业。想要经商,就先需要在商业部登记,花一两银子办一张经营许可文书。有了这经营许可文书,便可以从事商业活动。然后根据经营的种类收取税款,小商贩只收取微薄的税款,店铺经营次之,大型商业需要缴纳的税款最多。如果是想从事出海经商这种特殊行业,除了要申办特殊的许可,还要苛以重税,毕竟朱标也干过出进出口的买卖,自然明白其中的利润有多丰厚。
按照朱标的设想,商业司作为一个新成立的机构,未来会开设在大明的每个地方,大明今后的形势,将是商业和农业齐头并进,不过对商人的要求也变得更多:禁止偷税漏税、禁止哄抬物价、禁止无证经营,违者罚没家产,予以重罚。而茶盐马铁等特殊行业,依旧由国家经营。
朱标商业司的政策一推出,便在大明掀起了一阵经商热潮,短短数月,仅申办许可这一项的收入,便抵得上大明之前一年的税收,对此朱元璋乐得抱着他狠狠地亲了两口。
趁此良机,朱标又策划创立了农业部、工造司。农业司的初衷就是改良作物,推广作物,应对天灾指导农民应对,为此朱标还张贴皇榜,召集了不少的种地高手。而工造司就简单粗暴,鼓励发明创造,自古以来一直被嗤之以鼻的奇技淫巧,在洪武一朝终于大放光彩。尤其是武器军火等方面,第一年便造出了只在书中存在的诸葛连弩,一连可以发射数只弩箭,异常凶猛。
在朱标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朱元璋也没闲着,他谋划了多年的神秘监管机构,已经在建立之中。
“咱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每个官员,每个皇亲国戚,每个重要的人,咱都要知道,他在干什么,吃的什么饭,说了什么话,甚至睡了哪个女人?明白么?”
毛骧的嘴角忍不住狠狠地抽动着,这还叫简单?但是作为一个敬业的人,毛骧还是点了点头。
“明白了!”
朱元璋用食指轻点着脑袋,“这些人,一定要绝对的机密,彼此之间只能上下级联系,全都直属于朕。要在所有人的身边都埋下眼线。”
毛骧皱了皱眉,“那太子殿下呢?”
“也可以!”
毛骧:“明白了,我马上就安排人去东宫,严密监视太子的一举一动。”
朱元璋气的发笑,“咱是说你向太子汇报也行,谁让你去监视他了?咱的以后就是他的,他如果有吩咐,你也要照办。”
毛骧:“是我唐突了……”
朱元璋:“这组织的名字咱都想好了,就叫——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