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无奈扶额,“爹,你在说什么啊?我是要给咱家雄英打疫苗。”
朱元璋嗔怒不已,“啥?你打孩子也不成啊!这才刚满月,哪经得起你这么祸祸?你得像你爹似的,就算打你,也得等你八九岁之后,稍微壮实点啊!”
“我不是要打他,我是要打疫苗!”朱标只觉得一阵无语。
朱元璋听了此话,看着面前的众多人。
“真不知道这是什么爱好,偏要在自己家孩子面前打人,你是从小要培养他的暴力倾向么?你小时候咱每次杀人都背着你,就是怕你留下心理阴影。行了,别废话了,你们谁叫一苗,站出来让他揍一顿就完事了!”
所有人都沉默了,朱标只能仰望苍天,一声长叹。
这个世界到底已经不适合生存了,连一个能沟通的人都没有了……
花了好大的气力,朱标才解释清楚什么叫疫苗,以及小孩子为什么要打疫苗。
“至于方式,大概就是把皮肤割开个小口子,然后把牛痘敷上去,可能会有发热和不舒服的情况,但是并不严重,基本上以后就可以免疫天花了。”
朱元璋只觉得新奇,他确实是第一次听说这种东西,如果说这样就能预防天花,那倒是一个大发现。
“但是咱听着你这手段怎么觉得有点扯淡,真的管用么?你在哪学的?”
面对朱元璋的连续追问,朱标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胡扯起来了。
“您不是知道我大婚的时候,刘伯温送了我一套书嘛,里面什么奇门遁甲,岐黄之术,风水玄学都有涉及,我最近正好读到这一块了,就想给雄英先打个疫苗。”
遇到问题解释不清,那就是刘伯温教的,谁让他朱标有一个神通广大的老师。
“既然是他,那就难怪了……”
一提到刘伯温,朱元璋心中的愧疚之意也涌现出来,便没有深究。
“董太医,你看这法子可行么?”
为了及时救治自己的好大孙,免遭他爹的毒手,朱元璋把太医院的老头子都带来了……
董太医深思片刻,随后开口。
“这种方法我也没听说过,不过如果是青田先生传下来的,那一定有些道理。我觉得这大概就是先让孩子对天花产生抵抗能力,以后可能就不会得天花了。”
“你看看,人家这太医懂这个,你们还瞎操心。”朱标看向朱元璋。
“但是,这孩子太小难免有风险,可以等他稍微大一些,体质也会好一点。就算有什么不适反应,也能救治。”
“我也是这么想的。”
“还可以让人先试药,通过一批人得出结论。如果真的有效果,那天花在我大明就绝对不是什么不治之症!这绝对是医学史上的重大发现。”董太医是个医学专家,一想到疫苗的未来就两眼放光。
“我觉得这东西主要就是起了个预防的作用,并不能治疗天花。而且应该在半岁以后的孩童身上最有效果,因为他们年纪小,身体可塑性强。如果对这牛痘有不适反应也可以用药调理。更主要的是,如果对牛痘产生了抵抗力,基本上就会伴随一辈子了。”
“有道理!太子殿下不愧是青田先生的高徒,没想到连他一身的医术也学得,真乃人中龙凤!”
董太医发自内心的钦佩,但是也有些许遗憾。朱标要不是皇太子,他还真想让他继承衣钵,专攻医术。
“行了行了,你们俩差不多就得了。等回去就找一些半岁以后的孩子,由太医院操刀,就说预防天花的特效药,也好给咱孙子做个试药的。”朱元璋好不容易插上嘴。
“启禀圣上,我听说养牛场的,尤其是给牛挤奶的孩子好像确实从来没有得天花的,如此看来这法子应该可行。”李三思小心翼翼地禀报。
“那回去就试试,董太医亲自操刀,如果真有用也算造福百姓了。不过咱现在得先回宫了。你娘和你媳妇都要急疯了……”
朱标撇了撇嘴,他也没想到会闹出这么大的一个乌龙,全皇宫的人都以为他要杀儿子了,自己的群众基础就这么差么……
“先回去吧!”朱元璋一挥手。
“那这些奶牛?是不是送到太医院进行研究?”李三思眨了眨眼睛。
老董头也是个精明人,“太医院每日不胜繁忙,没有人会照料这些牛。依我看来,这牛还是先养在这里吧,等需要的时候再派人牵去。”
奶牛们哞哞叫着,又在地上添了几泡新鲜的牛粪,李三思整个人都快哭了,只好用着恳求的眼光望着朱家父子。
“皇上……太子爷……咱这也不是牛圈啊!实在不行送到御马监怎么样?”
朱元璋瞥了他一眼,“牛马不同圈,好好照料这些奶牛,这任务朕就交给你了,要是养死了朕拿你是问!记住,这是圣旨!”
李三思的眼睛里失去了希望的光芒。
“属下遵旨……”
于是李三思和他的小伙伴们接下来都忙于割草喂牛。
回到宫里的太子爷并没有闲下来,他还费了好大一番口舌向马皇后和常青儿解释为什么要给孩子打疫苗,以及自己并没有虐待亲儿子的倾向。对于常青儿的行为,朱标选择的当然是原谅她,毕竟虽然说自家媳妇一孕傻三年,但是好歹也是心疼孩子。
日子就这样转眼又过了半年,朱标每日在朝政中奔忙,不过幸好大明大部分的制度已经改革完毕,接下来剩的就是些小事情罢了。牛痘在董太医的主持下基本上验证了对于天花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皇家的多数新生儿也都接种了牛痘,于是朱标一高兴,大手一挥拨了款,准备大规模推行牛痘疫苗。从应天开始,每个半岁以上的婴孩都可以在政府机关接种牛痘。只是因为技术问题,暂时还只能使用最原始的接种方式,也就是十字花接种法,在肩膀上割破一个十字花的口子,然后接种。当然也是免费的。
一时之间太子朱标的赞颂声传遍大街小巷,甚至妇人们都会抱着孩子互相比较肩膀上的十字花印记,如果谁家的孩子肩膀上还没有,绝对会被人告知去衙门下属的医疗机关接种。如果不去,那不是脑袋不好就是人贩子了。
每天过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朱标甚至觉得人生就快要圆满了。不过近来有两件事让他非常在意,其一就是朱樉朱棡等第一批藩王到了娶亲和就藩的年龄。至于这其二嘛,就是朱元璋已经好久没有露过面了,就连这几天的朝政都是朱标代理。
“我不会是在做梦吧,大明第一劳模老朱同志居然也会翘班!他不会是酝酿什么大的阴谋吧!话说他最近有没有来过东宫?难道连咱家雄英都吸引不了他了?”
常青儿摇了摇头,“你父皇应该是有一阵子没来过东宫了,母后倒是经常来看雄英,但是他没有。至于原因么,我听说可能是后宫有人生病了。”
朱标眼睛瞪得如铜铃一般,满脸写着不可思议四个字。
“难道说除了我母后居然还有人能让他牵肠挂肚?我去,不是开玩笑吧?这到底是哪位大能,我倒是也想认识认识了。”
常青儿眉头紧蹙,努力在脑海中搜寻着本来就不多的消息。她一向不爱在后宫中走动,没事也只是去给马皇后请安,这消息也是她听宫女提起的。
“一个贵妃娘娘吧,好像是姓孙还是姓宋来着?我也没太注意。”
朱标叹了口气,“那要是这样说,这几天还是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千万别让老朱找到撒气桶。出了这档子事,我估计,今年官员被砍头的数量会比平常多两到三倍吧!”
常青儿也惊呆了,“至于这么严重么?”
“呵!那可太至于了!青儿你听我的,这段时间除了母后的哪都不要去,可千万别惹祸上身!”
“那你呢?你怎么办?你这太子才是最容易惹祸上身的吧?”
朱标咧嘴,冷冷一笑。
“山人自有妙计,不就是装孙子么,这我最熟了,装了多少年了都。”
常青儿挠了挠头,“我记得你爷爷早就没了吧,你怎么还得装孙子?”
朱标欲哭无泪,“在几百年后读书工作都得装孙子,就算在大明我也没少装孙子啊……”
常青儿摇了摇头表示完全听不懂,朱标温柔地摸了摸她的脑袋。
“听不懂没事,照着做就是了。”
就这样,太子爷又开始了在大明装孙子的日子。每天除了处理朝政就是回东宫吃饭,老实得不能再老实了。偶尔大臣有在朝廷上开启骂战的他也尽量和稀泥。
“都别吵了,你们说的都对,一人回去写个检讨书,哦不是,一人回去写个折子就是了,敢在大殿之上喧哗,命不想要了吗?”
下朝之后,官员忍不住赞叹道,“太子殿下真的是宅心仁厚,以德服人啊!”
朱标心里暗自吐槽,“仁厚你妹啊!老朱现在可是要找个出气筒,你们不想要小命,我还不想挨骂呢!”
在朱标装了五天的孙子之后,麻烦还是找上门来了,朱标还是太年轻,没有明白一个道理:麻烦是躲不掉的,该来的早晚都会来。
近侍穿着丧服来到了东宫,召太子朱标前去面圣。
朱标意识到情况不好,但是完全没有办法公然抵抗圣旨,只好乖乖跟人家走了。令他没想到的是,近侍将他带到了后宫,一处满屋香烛哭泣的宫殿。
朱元璋坐在棺木前发呆,见朱标到来,便一挥手,宫女也给朱标拿来了一身丧服。本着死者为大的想法,朱标换上了,而且恭恭敬敬地上了柱香,可是朱元璋却面容冷冷地开口。
“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