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第102章 迁都凤阳

朱标对常青儿的惩罚,颇为简单粗暴。

首先,一个月不准出门,好好休养身体。常青儿虽然表示了强烈的抗议,但是被残忍地告知,抗议无效。

其次,每天滋补的汤药不能少。众多人参、鹿茸、雪蛤等大补之物,汇集名贵药材,炖了各种黑乎乎的药汤。对此,常青儿已经濒临绝望,但是朱标也前所未有的强硬,基本上底线就是:头可断血可流,汤药不能不入口。在朱标和众位太医的医药轰炸下,常青儿的身体逐渐好转,脸色也更加红润,甚至比生孩子之前的精神状态还要好。

最后,朱标狠狠地掐了常青儿的小脸一顿,打屁股什么的还是免了吧,毕竟,人家还是病号,不能受到精神上和肉体上的双重惩罚,顶多也就是掐掐脸,弹个脑门的程度。

朱标其实还是有些心有余悸,毕竟他差一点点就失去了最心爱的人。所以他也下定了决心,以后要多抽出些时间陪陪家人,最起码陪陪常青儿和吕紫茵,也要让自己的身影贯穿几个孩子的童年,最起码别像朱元璋一样,自己家的老四老五都七八岁了,加起来也陪过几年,也没给起个名字。之前朱标带着朱雄英去御花园散步,朱雄英突然来了一句。

“爹爹,为什么我白天都看不到你的人影啊?”

朱标摸了摸他的小脑袋瓜。

“因为爹爹要上朝啊。”

朱雄英的大眼睛眨巴眨巴,说出了一句让朱标哭笑不得的话。

“爹爹,你能不能晚上上朝啊?”

“为什么啊?”

“因为这样你白天就有时间陪我出去放风筝了啊!”

朱雄英的一番话,让朱标又想笑又感觉到内疚,身为大明第一皇太子,他可能对大明尽职尽责,做到了一个太子的责任。但是作为一个丈夫和父亲,他确实没有做到应尽的义务,最起码没有好好地陪伴自己的妻子和儿女,他也觉得有点愧疚。之前刚穿越过来的时候,自己定下了少操心,要长寿的目标。但是现在,虽然给大明的弊病改良了许多,但是自己仍然在国事上操心太多,忽略了自己的身体和家人,常青儿这次命悬一线,倒是让他想明白了许多。自己也是时候该和朱元璋请假,好好休息一阵子了。

朱标带着一身的轻松来到了朱元璋面前。还未等开口向朱元璋请辞,朱元璋便先抬起了头问道。

“标儿啊,听说青儿生了一场大病,在鬼门关走了一遭,现在没事了吧?”

其实也不是朱元璋不够关心后辈,主要是常青儿的状况来的太突然,半夜了众人也没来得及通传给朱元璋夫妻。

“是,已经没什么问题了,现在生龙活虎的,太医也检查过身体了,再休养一阵子应该就完全好了。”朱标回道。

“行,等有时间咱和你娘一块儿去看看青儿去。”

“爹,其实我这次来找你是想说……”

还没等朱标说完,朱元璋便先开口打断。

“你先等等,你先开开这些折子,看完再说你的事。”

朱元璋扔给朱标一沓折子,朱标拿起来仔细地看了看,随后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这……这帮人分析的倒是挺到位的,作为国都,无论是应天、西安、开封,还是北平、太原,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坦白来说,应天作为国都只是权宜之计,论地理位置,它确实不如其他地方。最理想的应该是北平,它之前就是元大都,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地理位置都比较好,元朝在那经营了这么多年,有一定基础,地理位置上也可以辖制南北。但是……”

“可是咱大明不是大元!”朱元璋一针见血。

“对!因为大元朝本身就是北方的游牧民族,草原是他们的家,背靠着老家,自然美得很。但是咱大明不是游牧民族出身,背靠着草原可是个大问题啊,虽然说徐达大将军他们在北平经营很久,但是草原游牧民族的隐患还在,如果哪一天让他们集结起来,突破了长城的天险,那可就容易被直捣国都了啊!”

朱元璋非常欣慰的点了点头,自己这个大明接班人算是历练出来了,朱标现在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看,都是个完美的继承人。哪怕在军事上,他分析的也有理有据,对各个国都的优缺点都分析得头头是道,真的是深得他心啊!

“接下来要做的事很简单,对外还要继续镇压,开疆拓土。对内要积蓄力量,与民休息。咱还得打,要把这帮元朝余孽,打到草原深处,要让他们再也翻不起什么浪!然后迁都!”

“那您是想要迁都到北平么?其实我也有这个想法。北平在地理位置上,算是最有优势的,最大的问题也就是离草原太近了,不过如果能把他们解决了,那这北平确实是上上签。但是依儿臣之见,武力的镇压只能解决一时,却没办法永保无忧,其实处理草原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办互市,从经济和利益的角度摆平他们,这样下来的人心,才会稳固。”

朱元璋的眼睛一亮,很明显对朱标说的很感兴趣。

“互市?听起来有点意思,给咱细细说说。”

朱标摸着下巴,思考片刻之后,突然开口问道。

“爹,您认为咱大明大兴商业之后,还欠缺什么货物?”

朱元璋也陷入到思考之中,但是并没思考太久。

“咱大明现在应该算应有尽有,哪有什么欠缺的货物。虽然咱真讨厌商人,但是咱也不得不承认,你这个大兴商业的政策,很成功,也很有用,只是需要严加管理罢了。”

朱标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那你觉得,草原上什么货物最多?”

“自然是牛羊马匹,还有金银铁器。各种皮毛奶制品,质量确实要比咱大明本地的强多了,这点咱要承认。”朱元璋不假思索脱口而出。

“哦?那您如果作为草原上的统治者,您想想,这草原上最需要什么货物?”

这次朱元璋倒是思考了很久,然后才开口回应道。

“应该是咱大明出产的茶叶,日用品,粮食还有丝绸这些东西。反正草原上也造不出来,几乎日常生活能用到的他们都会稀缺。所以这帮蒙古兵才老没事南下打秋风。咱听说元朝余孽撤离的时候,还带了一堆绫罗绸缎和瓷器玉器,他们怕回到草原上就没有这些东西了,确实是挺可笑的,这帮人胸无大志,怎么能跟咱们大明斗啊?注定要被咱赶到天涯海角。”

朱标冲着朱元璋笑而不语,朱元璋好像也意识到了什么。

“等等!你小子的意思不会是,两边通商,用草原上的牛羊毛皮什么的,去换咱大明的各种货物吧?这倒确实是个办法,这帮蒙古人用习惯了咱们的东西,也就不会再侵犯咱们大明边疆了么?可是搁咱看来,咱要是直接派兵把他们都杀过光了,岂不是更方便?”

朱标咽了口口水,无奈苦笑着。

“爹啊,您是真敢说啊,都杀光了,哪有那么容易,蒙古那么大,各种大小部族数都数不过来,咱得费多少人力物力才能把草原踏平啊?正所谓堵不如疏,您就算把草原杀个遍,那也会有新生的部族,新生的英雄,他们还是会在心底种下仇恨和反抗的种子,您当初不就是这样么?就是因为在心底埋下了反抗和斗争的种子,才推翻了大元朝,所以依我看,开通互市,让彼此之间适应融入才是最好的选择。”

朱元璋长舒了一口气,朱标给他带来的惊喜实在是太多了。

“这真是个好主意啊,确实比打穿草原好多了。而且给后世带来的意义和影响也是无可替代的。好!好啊!真不愧是咱儿子!咱上辈子真是积了大德,咱老朱家祖坟也冒了青烟了,才能生出来你这儿子啊!那要是依你来看,咱现在就去开办互市?会不会有点太仓促了?”朱元璋捋了捋胡须。

“现在开办?怎么可能?互市是恩赐,恩赐的前提自然是要他们服气,要他们怕了。那怎么能让他们怕?当然是打啊!先给他们打怕了!打服了!这时候再跟他商讨开办互市的事,他们还不乖乖同意,甚至感恩戴德。人心还不是全都收拢到一起了?”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露出了笑容。

“好!好!真是好啊!确实是恩威并施,这计策实在是太妙了,就按你说的办!你全权负责筹划办理,这事儿跟你的商业部对接正合适!预计用不了几年,等徐达他们再把蒙古打一遍,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徐达怕是有点老了吧,不知道尚能饭否,以后也该多给年轻人点机会嘛!我觉着蓝玉不错,以后没准能担起武将的大旗。”

朱元璋陷入到了思考之中。

“蓝玉,确实也是个好苗子,也历练得不错,更重要的,还是青儿的小舅舅,妥妥就是你的人。就是不知道能不能担此重任,毕竟他之前只当过副将,还没当过主将呢!”

朱标微微一笑。

“我相信他的能力,他应该能做到。”

朱标心中暗道:封狼居胥的主,哪有一个是孬的?

“爹,那您决定就迁都到北平了吗?等草原的事情解决了就迁都?”

“等咱想想吧,咱明天会在早朝上宣布,今天一晚上的时间就再让我考虑考虑吧。”

朱标点了点头,“行,那您先考虑着,那我就先走了,还得回宫看老婆孩子呢!”

朱元璋笑骂道,“臭小子,还挺顾家,还真是咱的种。”

朱标嘿嘿一笑,转身离开,走出宫门的瞬间陷入了深深的困惑之中。

“我今天来是要干啥来着?怎么就忘了呢?算了,想不起来就不想了,先回家比啥都重要……”

对于现在的朱标来说,老婆孩子,已经是最重要的事情。不知不觉间,他也活成了朱元璋的样子。

等到了第二天,朱标和满朝文武都来到了奉天殿,准备上早朝。朱元璋珊珊来迟,却仍带着帝王的威严,审视着群臣。臣子们都低下了头,不敢直面朱元璋,毕竟胡惟庸造反案的影响仍然在,谁也不知道朱元璋会不会再喊出谁,然后赏赐一个满门抄斩大礼包。

不过很显然,朱元璋今天的主题并不是这个,他清了清嗓子。

“建国之初,群臣经过商议,设定应天为国都。但是那时候是因为开国伊始,情形复杂,不得已而为之。现在我大明蒸蒸日上,应该再考虑重新设立国都了,经过朕深思熟虑,决定重新定都凤阳,不知诸位卿家,意下如何啊?”

朱元璋的话说完,殿中却寂静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