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第103章 太子请辞

“之前,诸位皇子被分封到各地,为咱考察适合定为国都的地方。但是各地都有利有弊,难以取舍,朕便考虑,定都凤阳,毕竟凤阳可是咱大明发源之地,此时定都于此,也合情合理嘛!朕的话说完了,诸位卿家,谁赞成,谁反对,可以说了!”

在座的各位大臣心中只有一个想法:威胁!这是赤裸裸的威胁啊!他朱元璋开了金口,谁敢说反对啊?万一给你扣上个与胡惟庸私通的帽子,把你满门抄斩怎么办?哦,不对,好像忘了,朱元璋杀人,用不上扣帽子,直接拉出去杀了便是。之前封藩王的时候,便已经有人亲身试过了。

看着朝中无人敢反驳,朱元璋露出了笑容,看来他的主意很正确,这次居然没有其他声音。可是他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人们不只会因为,他是正确的而不去反驳,还可以因为惧怕……

“那这件事就这么定了!马上召集工匠,筹集材料,不日开始建造宫殿……”

“皇上!臣郑士元反对建都凤阳!”

还没等朱元璋的话说完,便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事实证明,这世界上总有人不怕死,敢于挑战朱元璋的权威,直面屠刀的威胁。

不过要是郑士元,可能也就能说得通了,毕竟这家伙也已经算死过一次了,不怕死很正常。

朱元璋皱起了眉头,无法掩饰心中的不快。

“好啊,这郑士元大人提出了反对。行,那你就说说,为什么反对咱建都凤阳?”

郑士元踏前一步,直面着朱元璋的锋芒,昂着头颅,不卑不亢地说道。

“凤阳是皇上的老家,皇上对凤阳有感情很正常,希望建都在老家也可以理解。毕竟从古至今,富贵了都要衣锦还乡。皇上的祖祖辈辈都生于斯,长于斯,自然更牵挂凤阳老家,所以就希望建都凤阳。”

朱元璋点了点头,这郑士元不愧是文人出身,说起话来,确实十分中听。

“可是,国家不是皇上一个人的国家,皇上不能只考虑个人的感受,而忽略国家的兴衰。凤阳虽然是皇上老家,但是从地理位置上来说,颇为不利。既无法辖制南北,又没有天险和重要的防卫。之前青田先生刘伯温曾经说过,如若战乱,凤阳会很容易失陷,此为一不可。而凤阳相比于其他地方,既没有高耸的城墙,又没有宫殿,倘若定都凤阳,必须就要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此为二不可。最后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皇上不能以个人的情感左右国家的未来。毕竟凤阳只是个小城,人口密度和经济条件实在是差了些,我们大明的国都,岂可儿戏?就算皇上执意迁都凤阳,难度也不是一般的大,这正是三不可!有此三不可,凤阳无论如何也不会被定为迁都的目标,还望陛下三思。”

朱元璋冷哼一声。

“说完了?那你可以站到一边去了。咱还想问问,有多少人反对迁都凤阳,如果反对,就可以站在郑士元的身后了。”

一阵喧闹过后,郑士元的身后只有寥寥数人。不是任何人都像他那么有种,敢正面和朱元璋硬碰硬。毕竟,那可是洪武皇帝朱元璋啊!杀大臣都不眨眼的主。

“郑大人,看来,你的意见没有得到很多人的肯定,咱还是决定,迁都到凤阳!”

朱元璋刚说完,郑士元身后的队伍就又走来了一人,让所有人都震惊不已,只因为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当今大明皇太子,朱标。

“太子,你这是什么意思?”朱元璋看向他。

朱标一摊手。

“其实也没什么意思啊,我只是按父皇所说,赞成郑士元说的话,便站到了他的身后。仅此而已啊!”

朱元璋眯起了眼睛。

“连你也要反对朕迁都凤阳?为什么?”

“方才,郑大人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凤阳有三不可,我很赞成他的说法。父皇您知道的,自打大明刚刚建国,群臣经过讨论,便首先将凤阳剔出国都候选名单中,毕竟作为国都,与其他地方相比,这凤阳可以说是差得不能再差了。您不能因为自己的一时兴起,就将大明的未来赌上去!”

朱元璋咬着牙,“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以前是咱大明刚建立,根基不稳,国库空虚。现在不同了,咱大明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而且疆域稳定,怎么会有来犯之敌?朕这时候想迁都凤阳,怎么会是赌上大明的未来?”

“禀父皇,我的意见还是迁都北平,那里比凤阳强了太多。而且也不会太劳民伤财。恕儿臣直言,这迁都凤阳真的是您一时兴起做的决定,确实不是什么好主意。我劝您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吧,毕竟,我从未见过有人放着黄金、白银、宝钞不选,转而捡起一枚铜板,这可真不是什么精明的做法。”

朱标一脸地坚定,他本以为昨天和朱元璋商议之后,朱元璋会听他的话,决定迁都北平。他是万万没想到,朱元璋还惦记着他的凤阳老家,这可真的是一道四项选择题,朱元璋硬是写了个此题不会……

朱元璋听到朱标的话,气得拍着桌案,站了起来。

“大胆!居然敢跟朕这么说话,甚至讥讽。你是不是有点太大胆了!那朕告诉你,就算你反对,咱还是要定都凤阳,你又该如何?”

朱标叹了口气,“您决定的事情,我能如何呢?但是父皇,如果您继续一意孤行,请恕我冒犯,儿臣要请求父皇,卸去儿臣所有的差事,不再参与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