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凤阳的宫殿只用了一年就修建好了,只能说这是大明速度,也代表了朱元璋要做到,要给所有人看看的决心。自己依然是大明的洪武皇帝,依然金口玉言,说到做到。
只是这一年,他好像丢了一些东西。每次上朝,他的身侧都看不到太子朱标站立在此。他其实以前并不在意,但是当一件事成了习惯,想要改掉确实很难。父子俩最后还是和解了,只是好像都有些话没有再说出口,结果也有些不尽如人意。
另一件事,就是马皇后生了他的气,这一年内,虽然表面上对他和和气气,恭恭敬敬的,但是朱元璋当然知道,自己的妹子如果对他客气了,也就是疏远了。马皇后可能是因为朱标的卸任记恨他,也可能因为他对毛骧的无情而伤心。当然,也可能二者都有。
提起毛骧,朱元璋就有些难过。人非草木,朱元璋也不是。一个陪了自己几十年,从起事之初,就一直在自己身边保卫自己,打探情报的忠实属下,被自己处死。为的仅仅是堵人家的嘴,当个替死鬼,朱元璋其实也不甘心。但是他现在已经是洪武皇帝了,一切皆可以放在天平上权衡利弊的洪武皇帝。
所以说,大人物从来不看感情对错,只看利弊。
但是日子还是要过的,锦衣卫的都指挥使也还得有人当,朱元璋找了一个新的都指挥使,一个叫蒋瓛的人。这个小子比起前辈毛骧,倒显得更机灵一点。而且也是个心狠手辣,不折不扣执行朱元璋命令的人,这样的苗子,最适合当锦衣卫的都指挥使了。
朱元璋对于在凤阳修建宫殿这件事显得有些急不可耐,所以在他的督促下,凤阳皇宫用时一年便修筑完毕。但是其中所耗费的人力物力确实无法估计。简单来说,凤阳作为一个有些偏僻有些穷的小城市,修建宫殿所需要的木料、石材、玉石都不能从附近调集,要从几百里甚至几千里外调集,其中的损耗和车马费用就是一笔不容忽视的数字。而且凤阳当地并没有那么多能为皇家干活的能工巧匠。所以很多人都是工部从外地调来的。
出差,还要出差一年,这在明朝是很多手艺人所不能接受的,但是迫于上面的压力,只好摁了手印,去做工。
朱元璋并不小气,毕竟现在国库充盈得很,朱元璋大手一挥,给工人两倍的工钱,但是他忽略了一件事,一件很重要的事。比如说皇上许诺,每个人一个月十两银子的工钱,然后户部拨款就只能先拨个定金,而且还要经过层层扒皮。就算朱元璋打击贪污腐败已经到了一个比较变态的地步,这也是官场上的正常损耗,只能说古往今来的任何机构,都有这个弊端存在,想要妄图解决这个弊端,只能说是痴人说梦。然后,工人们的待遇就变成了,先拿了一部分的定金,等工程修筑完毕之后再朝廷拨款,给他们结清尾款。这等待便已经遥遥无期,更不用说他们到手的工钱并不比自己在家赚得多。甚至连每顿一荤一素的待遇,也可能被克扣成每三天吃一顿肉,这就是官僚机构一直存在的问题。
结果,本来是一件甲方乙方都开心的事情,就因为经了官僚集团的手,变成了两边都不开心。朱元璋的慷慨没有落到工匠的头上,导致这一帮干活的工匠们怨气冲天。老子明明在家干得好好的,你皇帝一句话就把我弄到这里干活了,赚的还没有在家赚的多,吃不好,住不好。而且还严格要求工程质量,出点纰漏可是要掉脑袋的那种……
小民百姓们盖房子都记得一件事,那就是永远不要得罪匠人。听说当年工匠祖师鲁班留下了一本奇书,里面的旁门左道颇多,自然有很多针对东家的办法。
吴小四就是被征到凤阳的工匠,他本来就是苏州出了名的工匠,木工活一绝。本以为这次是个肥差,可以赚一大笔钱,却没有想到来到凤阳之后,并没有受到很好的对待,不仅被克扣了工钱和待遇,这帮监工的官老爷们更是异常挑剔,完全不拿他们当人看。又一次被臭骂了一顿之后,吴小四越想越气,便在深夜,来到了未修好的宫殿之中,在横梁上做了一点小小的手脚……
吴小四永远不会想到,他这小小的报复会给多少人带来灭顶之灾。
检验工程之时,朱元璋亲自来到凤阳宫殿,看到宫殿外面的辉煌气派,完全不亚于应天的皇宫,朱元璋心中十分满意。谁说这迁都凤阳行不通?只要肯努力,咱还不是想迁到哪就迁到哪?
但是当朱元璋来到内殿之中,落座在龙椅之上后,诡异的事情便发生了,他耳畔传来了阵阵厮杀呐喊之声,将他吓了一跳。
“怎么回事?有刺客?”
一旁随行的大臣急忙警戒,好几个锦衣卫都窜上了房梁,将宫殿内里三层外三层地搜查一遍,却连一只鸟都没发现。
朱元璋也是有点懵,难道是自己猜错了?但是当他又坐到龙椅之上,厮杀声又响彻耳畔。这下朱元璋坐不住了,召集所有人检查宫殿质量,一帮人研究半天,最后得出结果,宫殿质量没有任何问题,除了朱元璋以外,没有任何人能听到这声音。
作为帝王,朱元璋肯定是有见识的,他也猜测会不会是工匠动的手脚,但是按理说不应该啊,自己给工匠的待遇异常丰厚,怎么还会有人干这种事?他倒是想让人坐在龙椅上感受一下,只可惜没人有这个胆子。
带着满腔怒火,朱元璋将钦天监和工部懂风水玄说的人都调集了过来,由锦衣卫陪同,对宫殿进行了一次彻彻底底的检查,结果就是在主房梁的柱子中,找到了一个不起眼的小缝隙。
朱元璋本就多疑,无论那缝隙是不是魇镇之术,他都不会轻易放过这帮人。
于是,修筑凤阳宫殿的所有工人都被拉去行刑了。他在审讯工匠的时候,听说了工钱和待遇被克扣的事情。大怒的朱元璋本想彻查此事,但是却发现基本上大半个朝廷部门都参与其中,而且人家报的账目都是正常车马损耗,合情合理。朱元璋也无可奈何,毕竟胡惟庸谋反案刚清洗了一批,此时如果再杀一批,朝廷可就真没有人了。
最后,朱元璋只好砍了几个负责监管的官员,给他们定了个监管不力的罪名,便草草了事。而这凤阳皇宫也没法住了,只能任其荒废。
后来的很多夜里,朱元璋哪怕是做梦,耳边还是会响起厮杀之声,这声音就好像低语的冤魂,伴随了他无数个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