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深沉。
王采薇呢喃一声,翻了个身睁开醉眼朦胧的眼睛。
她依稀记得,自己和秦豹喝酒来着,似乎借着酒劲儿问秦豹喜欢她不?
秦豹说喜欢。
她就醉了。
王采薇的视线渐渐清楚,丫鬟连忙过来,说道:“公主,您总算是醒了。”
王采薇问道:“小秦先生呢?”
丫鬟说道:“秦大人把公主抱回房间,就回家去了。”
王采薇俏脸一红,问道:“他抱我回床榻的?”
“是!”
丫鬟立刻回答。
王采薇娇羞的同时更喜欢,问道:“本宫喝了酒,是不是醉态频出,有没有出丑?”
“没有!”
丫鬟再次回答。
王采薇吩咐道:“去准备热水,我要沐浴洗漱。”
丫鬟先是答应了下来,才开口道:“公主,秦大人在书桌上留下一封书信,您记得看一下。”
说完,丫鬟准备热水去了。
王采薇撑起有些疲软的身体,一路走到书桌旁,看着用镇纸覆盖的纸张,心中竟有一丝的期待。
秦豹写了些什么呢?
是嘱咐她少喝酒,还是说产业上的事儿?
或者是将来娶她的许诺……
王采薇坐下来,挪开镇纸拿起白纸,翻开后看到秦豹那熟悉的字,也看到上面写下来的一首小诗。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刹那间,王采薇就红了脸,哼声道:“真是不害臊。”
嘴上这么说,王采薇却拿起纸,看了一遍又一遍,嘴角不自觉的勾起笑容,最后把这一张纸好好的保存起来。
酒劲儿散去,王采薇恢复了精神,哼着不知名的曲子,迈着轻快愉悦的步伐去洗漱。
……
翌日,清晨。
天刚蒙蒙亮,秦豹早早起床,乘坐马车来到皇城外,站在文武百官的后面,准备一起参加大朝会。
宣武帝定了他的官职,却没有明令下旨。
关键是,宣武帝要借此机会,看朝廷的情况,看哪些人会反对,以便于秦豹接下来肃清贪腐抓人。
秦豹站在后面,在等待入宫的时候,秦盛却走了过来。
秦盛一副自来熟的模样,直接道:“豹儿,今天家里设宴为你庆贺。朝会结束,你回家吧。”
“不回!”
秦豹干脆利落回答。
秦盛眉头微皱,沉声道:“我是你爹,你是我儿子,这是割舍不掉的血脉关系。爹已经为你设宴庆贺,你还要怎么样?”
秦豹冷笑道:“我求你设宴了吗?我求你做事了吗?别在我面前摆谱,也别自我感动,你想得太多了。”
秦盛脸色挂不住了。
孽障啊!
他都主动低头,让秦豹回家赴宴。
只要秦豹答应回去,曾经的事情就翻篇了,大家仍是一家人。有秦豹的这一层关系,秦有德身份不一样了,必定能娶孙家的女儿,秦家肯定能兴盛。
现在,秦豹却拒绝。
秦盛黑着脸道:“已经是发生的事,何必去在意呢?”
秦豹淡淡道:“你没有吃苦,没有遭到排挤虐待,自然不在意。可是,我在意。想让我回去,倒也简单。”
秦盛眼中浮现出期待神色,问道:“你说!”
秦豹说道:“第一,你休掉吴氏,让他离开秦家自谋生路。第二,和秦有德等子女断绝关系,把他们逐出秦家。否则,一切免谈。”
“你,你……”
秦盛气得红了眼,呵斥道:“她是你后母,老二是你弟弟,你简直无理取闹。”
秦豹淡淡道:“是我无理取闹,还是你异想天开,自以为是。迟来的亲情,比草贱,更不值钱。”
“百官入朝!”
恰在此时,有大喊声传来。
文武百官齐齐入宫,秦豹看也不看愤怒的秦盛,大步往宫中去。
秦盛恨恨看着秦豹的背影,咬牙道:“孽障,真为我秦家离开你,就不能活了吗?你,一定会后悔的。”
秦盛心头愤怒,还是跟着往宫中去。
秦豹压根儿没管秦盛的愤怒,对他来说,无非是个陌生人而已。
他不是原主。
原主对秦盛有依恋,希望得到秦盛的认可,想得到秦盛的亲情。
秦豹一点都不希望。
遇到这样禽兽不如的爹,没掀桌子弄死秦盛都算善良了。
秦家人要来蹭好处,秦豹只有一个字——滚!
秦豹跟着入宫,到了太极殿站定。
宣武帝身穿龙袍冕服,头戴平天冠,大步进入殿内落座。
百官行礼,秦豹也跟着行礼。
宣武帝没搞什么假大空的礼仪,直接让人上奏事情。
六部尚书、御史大夫等朝中官员,纷纷上奏禀报事情,秦豹在下面听着,都听得不怎么起劲儿。
大事开小会,小事开大会。
真正的大事,宣武帝和几个心腹就决定了,不会摆在台面上谈。
反倒今天这种大朝会,没有禀报重要的事情,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
宣武帝却耐着心思,把各项事情一一安排下去。
这样的事儿,持续了大半个时辰。
宣武帝见没什么官员再禀报事情,沉声道:“既然你们的事情禀报完,那就说一说秦豹的事情。”
“昨天的四国文会,尔等都参加了,亲眼见到秦豹的风采。”
“秦豹力挫陈国、燕国和周朝的人,勇夺第一。”
“如今,拜得名师。”
“这样的人才不能不赏,不能不提拔,否则,会让人说朕赏罚不明,用人不当。”
“御史台有御史中丞空缺,朕打算让秦豹担任御史中丞,你们意下如何?”
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二把手。
御史台的主官是御史大夫,二把手御史中丞。
御史大夫掌握言官弹劾,有风闻奏事的权利,能和六部尚书掰手腕的人。
即便吏部尚书这个最重要的尚书,在御史大夫的面前,也得礼让三分。
秦豹一个小子,小小年纪就成御史台的二把手。
不合适!
很多官员心中有了想法。
六部尚书这样有分量的官员,一个都没有站出来,暂时在观望。
殿内虽然有议论声,没有人站出来。
宣武帝看到这一幕,轻笑道:“看样子都没有异议,既如此,秦豹的官职就这么定了。秦豹,接旨吧。”
“陛下,臣有本奏!”
恰在此时,安国公李敢站了出来。
宣武帝眼中浮现出一抹笑意,问道:“安国公有什么事要奏报?”
李敢正色道:“御史大夫是正二品,御史中丞是正三品。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立下了少许功勋,就提拔为正三品的御史中丞,臣认为不合适。”
“臣绝对不是要打压秦豹,这样的青年才俊,理应提拔任用,理应委以重任。”
“只是,却需要一个培养和历练的过程。”
“比如让他担任监察御史、侍御史都可以,或者让他去各部担任员外郎也行。”
李敢正色道:“陛下,贸然提拔太过,看似是器重,到最后,反而会害了他。”
声音回荡在殿内,许多官员噤声。
勋贵派系的官员见状,知道不能拖延,必须打压皇帝提拔的秦豹。
否则,秦豹更难遏制。
之前,就是秦豹查抄了荣国公府,使得勋贵派系少了一个人。
宁国公贾昭站出来,正色道:“陛下,老臣也认可安国公的提议。”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记深远。陛下器重臣子,也应当考虑长远,否则只会害了他。”
“年轻,意味着有足够的时间。”
“年轻人要做事,应该一步一个脚印的往上走,而不是直接身居高位。”
宁国公高声道:“请陛下明鉴。”
昌国公田邦也站出来,表态道:“陛下,年轻人提拔太高,就容易失去平常心。再说贸然提拔坏了规矩,以后任免官职都可以随意提拔了吗?这样一来,凉国的官场就乱了。”
有安国公、宁国公和昌国公牵头,勋贵派系的侯爷们也纷纷表态支持。
都不希望秦豹担任御史中丞。
忠王看到这一幕,嘴角噙着笑容。
皇帝想要一言堂,不可能。
父皇还在,勋贵还在,他还在,就一定会压制皇帝。现如今他在北境的实力也在提升,正积极扩大势力范围。
力量足够,到时候里应外合,他也要体验坐在龙椅上的滋味。
勋贵系的人全面反对,户部尚书孙敬站出来,高声道:“陛下,臣认为任命秦豹担任御史中丞,是合情合理的。”
“第一,秦豹有才华有能力,为我凉国勇夺第一。”
“第二,秦豹拜师后,孔颖达是秦豹的师兄,这样的人不重用,如何向天下人彰显凉国求才若渴的心胸呢?”
“第三,当今是大争之世,值此之际,需要不拘一格用人才。只要是人才,事情是有利于凉国的,就可以重用,而不是论资排辈。”
孙敬正色道:“请陛下明鉴。”
吏部尚书张光站出来,表态道:“臣认同孙尚书的话。只要是人才,就一定要重用。有什么才华,我大凉就给什么官职。”
兵部、刑部、礼部和工部的各尚书也纷纷表态。
各部尚书是宣武帝的人。
只是,各部中还有一些人,是隶属于太上皇的,这些人没有轻易表态而已。
双方争论起来,以至于殿内议论声一片。
“肃静!”
宣武帝陡然呵斥。
他看到李敢、贾昭和田邦等人极力反对,就知道了接下来的安排,势必要把所有人一网打尽才行。
否则凉国的决策,无法拧成一股绳。
要东出,连内部的矛盾都没有解决,连威望都达不到最高,一切都是虚妄。
宣武帝神色严肃,沉声道:“鉴于朝廷的争论,朕思来想去,不论是反对的,亦或是支持的,都有一定的道理。”
“是人才,要提拔重用,却也不能提拔太过。”
“这样吧,朕退一步。”
“周朝有大学士,是针对才学和能力卓越的官员设立,是虚职。如今我凉国,设立文渊阁大学士一职,定阶正五品,负责殿前行走,直属于朕。”
宣武帝一番话后,不再管议论的百官,沉声道:“秦豹,还不接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