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怪文小说网 > 大秦国运之东出函谷关 > 第十五章 相府会国士

第十五章 相府会国士

话说,景监、陈轸奉诏出使魏国。一路上晓行夜宿,快马加鞭,六日间就赶到魏国国都安邑。
  秦国驻魏国,谒者(使节)馆驿,位于都城安邑西南城区。馆驿建成于秦献公年间,采用秦国木建,营造法,建造而成,远观整个建筑高大雄浑,简洁明了。
  馆驿屋顶为歇山式建筑,正面房脊下,垂着五条房脊,简单大气,庄重威严。
  秦国常驻魏国谒者,秦升,接到通报后,早早候在馆驿门前等候。看到众人急驰而来,连忙走上前去躬身施礼:“驻魏谒者,秦升,参见二位大人!”
  景监跳下马,抱拳还礼道:“秦大人请起,入馆再议事吧!”
  秦升伸手相邀:“二位,大人请!”
  众人回到馆驿会议厅,景监在首席坐下:“秦大人!现在秦魏两国处于战争期间。君上,命我二人前来议和。请你将魏国时局及魏惠王详细资料,介绍一下。”
  “景大人!陈大人!魏国自老宰相,公孙痤,病逝之后,国政早已是今非昔比了。魏惠王,现任宰相惠施,师从黄老之学!治国主张是‘无为而治‘,对朝中国策很少改变。依然沿用老宰相当年制定的国策。由于他是外来之臣,朝中无有根基,结果朝中各派大臣,争夺势力范围,魏国朝局现主要分为三派。若以势力而论,第一大派是“宫廷派”。他们以寺人令韩阬为首,联合朝中御史大夫,宫中贵妃及外戚等组成。宫中内使与廷臣联合起来,势力范围现在非常大。一派是“廷臣派”以少府令史举为首,联合国尉尉缭子、军方各线将领等大臣组成。还有一派则是“太子派”以魏太子,魏申为首,联合宗族诸臣共同组成。现在三派在朝堂上,相互倾辄,势同水火。”
  景监细思一番,冷静地问道:“各方势力如此复杂,该如何找寻劝谏之人?谁能在魏惠王哪儿,有一言九鼎之威力?”
  秦升摇了摇头,无奈地说:“禀大人!这事很复杂,若是在朝堂上劝谏,需要三派都能接受,方才能使魏惠王采纳。卑职试过几次,皆以失败而告终,卑职,现如今实在是无能为力!”
  “既然是这样!我明天早上,先去老宰相公叔痤家里拜访,也好摸清朝中局势。”
  “禀大人!公叔宰相在世时,”廷臣派“一家独大。现在他已经去世了,后继无人,只有一个中庶子卫鞅在操持家政。”
  “这个中庶子,对朝局的了解,是不是很透彻?”
  “禀大人!这中庶子对朝局了不了解,我是不知道!我只听说,老宰相临终前,魏惠王前去看望他,问他‘谁人可接任魏国宰相’老宰相说‘府中中庶子卫鞅,可也!王上可以举国托他。”
  “哦!魏惠王,何以不用?”
  “禀大人!魏惠王当时说,‘此子,身份卑微且未有远名,不可大任‘”
  “后来呢?为何,一直未任用?”
  “老宰相,当时就建议魏惠王说‘若是不重用他,就一定要杀了他!否则,他一但为别国所重用,将会是魏国的灾难!‘”
  景监惊问到:“噢!一个中庶子,果真有这么大的威力?”
  “有没有,这个威力,我是不知道啦!但魏惠王出相府时说‘相爷老糊涂矣!居然推荐一个中庶子出任宰相。‘”
  “哪卫鞅,没有听到相爷要魏惠王杀他?何以还在府中?”
  “说来,话长呀!老相爷,等魏惠王走后,亲口对卫鞅说,我劝王上重用你,如果王上不重用你,就让他杀了你,你快点跑吧!”
  “结果呢!”
  秦升,叹了一口气道:“老宰相虽有识人之名,似乎这卫鞅对魏惠王看的更透一些。当时卫鞅就对老宰相说‘王上,既然不会听你话,重用我;也当然不会听从你话,杀了我,我哪儿也不去,就在府中。‘”
  景监叹服道:“哦,这个卫鞅到是气度不凡呀!胆量看来也不小呀。明天一早儿,我就去相府拜望他!”
  陈轸端起茶杯,轻声劝道:“景大人,本次出使,头等大事是设法议和,相府之事,还是等国事完毕后,再去不迟。”
  “这样吧,陈大人,你明日与秦升去宰相府拜望。请惠相支持秦魏议和方案,若是他答应议和条件由他提。至于礼品,你们尽量置办一些贵重礼品吧。”
  “嗯!”
  “我明日,先去老宰相府去拜望,一则,是会会老朋友,寻求指点迷津。二则,也可为国寻才。……待我们拜会完三方势力代表之后,方可上朝去参见魏惠王。”
  “诺!”
  “二位大人,一路辛苦!请先歇息。卑职,这就安排人手去采购礼物。”
  “好吧!”
  “二位大人,请到上房休息!”
  “嗯!”三人抱拳行礼后,一同走出会议室。谒者先行去安排馆驿事务。
  黎明时分,景监,听到窗外鸡叫头遍,一个鲤鱼打挺从床上翻了下来,几个起落,就纵到了馆驿院中,操练起拳脚功夫来。就见拳影飘忽,人迹若无,快似闪电,如下山猛虎一般又如鹰击长空。
  “吁!”景监长出一口气,抱球收势,停下晨练。
  陈轸站在楼上,看着操练,不由得高声赞叹道:“好功夫!”
  “陈大人!你也醒来了!”
  “景大人!雄风不减当年呀。”说罢将毛巾,从楼上扔给景监。
  景监轻身一纵,接过毛巾,擦了擦汗:“陈大人,早起鸟儿有虫吃,来吧,一起吃罢早饭,分头去忙吧。”
  “好!”
  景监,吃罢早饭,吩咐车御,一路急行,将车赶往老宰相府门前。
  景监走下车舆,看到相府占地约三百亩地,门前立着三丈高门阙,相府宅门之上斗拱飞檐,彩绘描金、重楼影壁,富丽堂皇。
  门军看到,有人来访,忙来询问。景监掏出一块碎金塞给门军:“请转告相爷夫人!就说秦国使节景监,前来拜访!”
  门军悄然掂了掂金块,喜出望外:“大人稍等!我去禀告老夫人。”
  “好!”功夫不大,就见相府中门大开。一青年俊士,身着青布长衫,当中站立拱手施礼道:“秦使请!老夫人在客堂等候!”
  “请!”
  二人,一路无话,行到会客堂就见老夫人,手拄龙头拐杖,恭迎在会客堂门口。
  景监忙躬身施礼,抱拳一揖道:“秦国使节,景监,拜见公叔老夫人!”
  “景将军,请起!屋里请!”“卫鞅!你也请进吧。”
  “请!”二人,齐伸出手,热情相邀,景监拱手揖礼毕,三人先后进屋,分宾主落座。
  一行女仆,排队而进,小心奉上茶水,放在每人桌案之上。
  “景将军!一别几年,近来还好吗?”
  景监抱拳行礼道:“禀老夫人!自从上次与公叔老相爷签约以来,至今已经有五年了。这五年,因为诸事烦杂,一直未能登门拜访,还请老夫人海涵!”
  “景将军的威名!这几年说得上是如雷贯耳!老身可是早有耳闻。”
  “谢老夫人,夸奖!末将,哪来威名,只不过是坊间传闻,不值得一提。”
  “石门大战,景将军斩首魏军一万余人,这可不是传说吧!”
  “谢,老夫人夸奖!末将这点功绩,也只能说是运气好吧。跟老相爷功绩相比,只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景将军,果真是英雄盖世!谦恭过人,居功不自傲!让老身很是钦佩!”
  “老夫人,过奖了!”
  老夫人看了卫鞅一眼,意味深长,睿智的说“卫鞅!老相爷在世之时,常跟我提起秦国的两名将军,景将军就是其中一人,你以后要跟他好生亲近!……老相爷辞世时推荐你出任宰相,为惠王所拒。老身老矣!若是身体不保,你英名在外,将面临奸人残害的境遇,不得不防。孙膑之例就在眼前!”
  卫鞅会心一笑道:“谢,老夫人关爱!这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若是机缘不到,有些事情,强求不来。景将军,也是我敬仰之人,当年,我陪老师在秦地作战,景将军,悍将作风,让我时时敬佩在心。”
  “老相爷去世之时嘱托我要荐你入朝,方可造福百姓“
  ”若是机会成熟,我定当尊从老夫人之命,多多亲近景大将军。”
  景监抱拳施礼,慷慨地说:“卫鞅兄弟!你我二人,一见如故,为兄略长你几岁,若是你同意的话,我们以兄弟相称,你看如何?”
  “景大人!卫鞅只不过是相府一位中庶子(办公室主任)罢了,无权无势。景大人肯屈尊降贵,鞅岂能不从。”
  “鞅兄弟!不必执俗人之见,英雄莫问出处。更何况,老相爷眼光高远,智慧深长。为兄看来,兄弟你绝非池中之物,飞黄腾达指日可待。”
  “景兄!老相爷待我有知遇之恩,我要代尽孝道。”
  “鞅弟!我奉命出使魏国,欲使秦魏议和,但朝局繁乱无从下手,鞅弟何以教我?”
  “景大人!稍待片刻,让我想想!”
  老夫人,看二人相谈甚欢,高兴的站起身来热情地说:“景将军!我去厨下安排些饭菜,招待贵客,请将军万勿推辞!”
  “好!恭敬不如从命。老夫人请!”老夫人,走后,二人越谈越投机,不由得并席而坐,共话天下时局。
  仆人推门进来,轻声禀道:“景将军!老夫人请你们去宴会厅用餐!”
  二人离座起身,一同踏进宴会厅中,就见老夫人命人准备好了丰盛宴席。三人,分宾主落座餐桌之后。
  老夫人端起桌上酒杯,盛情的说道:“景将军!你远路而来,老身代先夫,礼敬你一杯水酒,以示感谢!”
  “谢夫人!”景监举杯施礼,一饮而尽。
  老夫人,吃得几口菜后,放下杯筷,站起身来,施礼说道:“景将军!老身体倦,难以久坐,就让卫鞅代替老身,招待贵客。老身礼数不周,请将军切勿生气!”
  “老夫人,末将前来,多有打扰,请您先行歇息!”
  “好!多有得罪啦!”老夫人,深施一礼走出宴会厅,回归房下歇息,暂且不提。
  景监看到老夫人走后,端起酒杯,朗声笑道:“鞅弟!刚才听你对魏国朝局分析,真是一针见血,算无遗策!。这魏国朝局,经你一分析,为兄豁然开朗,让我受益非浅,来,我们共饮一杯!”
  “请!”
  “鞅弟!你这擒贼先擒王之计,非常高明!你真是对魏惠王了如指掌!让为兄叹为观止!来,我再敬你一杯酒!”
  卫鞅一脸兴奋,双手抱拳:“景兄!只有“宫廷派”才能谏言成功,针对宫廷派最佳方法是投其所好法也!”
  “对!”二人,相谈甚欢,相见恨晚。不知不觉间,饮酒饮到晚间戌时。
  “鞅弟!君上,命我出使之时,寻访治国大才,许以高官厚禄!……我看此大才,非兄弟你莫属!”
  “景兄!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可择臣,……我要选一个能实施我治国理念之君!……一个志若磐石,坚不可摧之君……非是为高官厚禄也。”
  “你放心!君上,乃千古难遇之的明君。志存高远,坚不可摧!……我回府马上……修书一封,禀告你治国理念,请君上亲笔诏书,重礼轺车请你入秦。”
  “若是,真如景兄所言,弟必定赴秦,虽万死不足惧也!”
  “好!!一言为定。”二人齐伸出手,击掌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