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怪文小说网 > 大秦国运之东出函谷关 > 第十七章 无为而治

第十七章 无为而治

湖面上,百鸟飞翔,鱼游浅底。岛上百花争艳,微风吹过,阵阵幽香,一派鸟语香花。行到栏杆尽头,苍松翠柏掩映下一座红色大楼,横亘在面前。大殿牌匾上书,宰相府。
  宰相府,前后五院。前院楼,垒土七尺为地基,地基之上用汉白玉石砌成平台,主楼宽约十八丈,楼高七丈,采用硬山式结构用七根楠木金柱,排列而成,整个建筑精雕细作,高大宽敞,红门、黄窗,秀丽明亮。
  庭前柱子粗大雄壮,柱子红底包金,柱头顶上安放金斗,斗拱用卯榫连接,层层堆垒。又宛如朵朵莲花,绽放在柱顶之上,华丽秀美,金碧辉煌。魏国富强,这宰相府的规模在七大国中,高居首位。
  宰相签押房,会议厅,就设在前院一楼大堂,大堂边上是相府各部官员,处理公文办公之地。
  景监跟随门军,一路缓步而行,快到宰相府签押房,就听到一阵阵读书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景监听到读书声好奇的放下脚步。
  门军用手示意禁声,低声说道:“秦使,相爷,正在给官员讲课,你先去签押房等吧!”
  “我在门外,听惠相授课。一会儿,我等他授完课后再去拜访。”
  “秦使,哪你小心听课,千万不可出声!”
  “好!”
  景监轻轻踱到门口。从门缝中看到惠相,身材清瘦,头挽发髻,中间用木簪穿定。面色白净,眉清目朗超凡脱俗,颌下长须飘拂,身穿道袍,足下用白布绑定。体态清癯,飘飘然犹如下凡神仙,降落尘世,又似古树苍柏,历经沧桑。
  景监,掂起脚尖,轻轻往前走了一步。看见惠相抚了抚长须,轻声讲到:“各位学子,自从我接任宰相以来,一直致力于在魏国推行,“黄老治国理念与魏国国情相结合的治国主张”。这个主张核心还是“无为而治在魏国”现在我来提问,你们回答”
  “是!惠子。”众官员齐声回答。
  “公子卬,何为,黄老之学?你来回答”
  公子卬应声站起,朗声答道:“禀惠子!黄者是指黄帝,老是指老子也!黄老之学是指黄帝,老子所创立道家学说。”
  “哪么黄老治国理念的精髓是什么?”
  “回惠子!无为而治!”
  “何为,无为而治?请详细列举一下成功的事例。”
  公子卬,慷慨答道:“黄老学派,治国理念为无为而治,这个理念,综合了,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传承到现在主要以老子,庄子道家学说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又诞生出,法家,法、术、势、力等学派。……黄老学派在治国上,取得最大成功者,是齐国管仲,他运用此学说,制定国策齐国大治,成为春秋首霸……无为而治思想,还派生出,休养生息等国策会让后世执政者受益。也可让百姓发家致富,富国强兵之策。”
  惠施欣慰地地点了点头:“嗯!不错,相当不错!你们要分清“无为而治”,是保持战略国策为“无为”,非是不作为也!而精细的法规,则是“无为,而无不为也!”。
  公子卬,高声答道:“禀惠子!无为指保持战略国策的持续性、连贯性,而治则是内生动力,休养生息,富国强兵。概括起来就是保持国家战略的持续性、稳定性,使百姓安居乐业,通过一系列微小国策调整,使百姓富足,达到富国强兵目的。”
  ”对!你这个领悟能力,还是很高嘛!“
  “谢,惠子教诲!我终于弄明白了。”
  “各位学子!今天我们讲,道及庄子思想,庄子思想的可贵之处是具有朴素唯物自然观和辩证法,庄子认为‘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这个观点认为人生、死是自然规律的事,无君臣,尊卑之别。揭示了事物之客观性,否定了权贵奴役百姓合理性,堪称是旷古烁今,绝世高论!让人思来道法高深,令人心神俱往。庄子作品都很大气逍遥游你可熟知?”
  “禀惠子!弟子不知!我一直师从鬼谷子修习兵法。对于黄老之学比较欠缺。”
  “好吧,我回头专门给你们讲解此篇著作。今天的课就到这儿,明天我们继续讲,道法自然的未完部分。”
  “惠子,辛苦了!”全体官员齐刷刷站起身来,躬身施礼,目送惠相离开。
  “惠相!我是秦国使节,景监。拜见大人!”
  “秦使请!我们到签押房再议。”惠相,臂下夹着书卷,前面而行,二人相跟着,一路走回到签押房内。
  景监放眼望去,签押房长约二丈,四周墙上是一层层书架,上面堆着数不清的书卷。
  墙下,青灯古卷,瑞兽香烟。
  书房墙上,红柚木装成,上刻圆雕图案。内嵌玳瑁,宝石为边。
  书房当中放着一块青玉书案,案长九尺,上面放着笔墨纸砚。
  二人入得书房,分宾主落座。景监站起身来,躬身施礼道:“惠相!我刚才听你讲了,庄子名篇逍遥游。正好我有庄子新作,请惠相,不吝赐教。”
  “哪里不明白,你且说来。
  景监,从包里取出竹简,放到桌案上小心展开。指着竹书轻声说道:“惠相!这是庄子上月路过秦国时所写,他当时笑而不语,只是说国家命运、百姓命运,尽在书中……”
  惠施,目露欣喜,将目光投射到竹简之上,平静地说:“这的确是庄兄亲笔所书。”
  惠施捧起竹书,认真读起“嗯——!此“一个袋子装不下”,是何意呀?秦使你可清楚?”惠施指着竹书简牍,口睁目呆,疑惑不解。
  “惠相!当时庞涓攻打秦都,两军死伤无数人,庄子看到百姓困苦,静思五日后才书写此卷。命我带给惠相,请惠相解救两国兵灾,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庄兄还说了什么?”
  景监,谨慎地说:“庄子说,一切尽在书中,惠相可悟的出来!”
  惠施用手抚着长须,静思片刻:“一袋子装不下……庄兄是不是说想说这天下之大,一个魏国无法统一?”
  “可能是吧!”景监不知可否,随口应答。
  惠施摇了摇头,陷入了沉思,自言自语道:“不对!鲲者,气也,哪两个袋子就能装得下?”
  “可能是吧!”
  惠施看着书卷,细心思考,越是思考,越发感觉禅机深不可测。不由自主深陷其中如痴如醉,自言自语道:“不对!一个袋子装不下,为什么要用一个袋子装呢?”
  “对呀!天下之大,岂能是一个魏国能统一的,只不过是增加百姓苦难,徒劳无益,罢了!”
  惠施手捧竹简,如同被人施了魔法,自辩自答,一个时辰尚且未问答完毕。景监看着惠相提问,也不敢擅自回答,紧张的头上大汗淋漓,用手悄然擦汗不止。景监听着惠相,自问自答心惊道“惠相学问高深,亏的自己没有乱答,要不然死定了。”
  惠施苦思半响,颓然说道:“鲲之大,一个袋子装不下!庄兄!你这观点可谓犀利也!为何这般生涩,用意何其深也!……何其深也,竟然让愚弟,参详不透!……”
  “惠相!……”景监看到惠施,读过书卷之后走火入魔,轻声呼唤,一连几声,都无法将他从沉思中拉了回来。
  景监,大声呼唤道:“惠相!!”。
  惠施被惊的打了一个激灵,从幻境中醒来,茫然问道:“啊!你是何人?所为何事?”
  景监躬身一揖,抱歉地说;“惠相!痴迷治学,令人敬佩!我是秦国使节景监,冒然拜见惠相,只是为了两国停战而来。”
  “秦使啊!既然庄兄用书卷请托,我当认真研读!至于秦魏战、和二事,只能是廷议再定,但我可以告诉你,西向攻秦乃是国策!”
  景监急语道:“惠相!庄子不忍心看着百姓饱受战乱之苦。想请惠相劝说惠公停止攻秦,以黄老之策,……“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待国力大进之后,再造福天下百姓。现在两国开战,危害甚大!”
  “秦使!既然你有庄兄之请,按理我应当尊从庄兄之命令,但魏军攻秦乃是国策。若是冒然更改国策,危害更大。现在大军攻秦,攻破秦国首都,只是时间问题。若是撤军回来,将失去重要战略机遇期。这等国策不是我一个宰相能做出来的决定。你转告庄兄!我恕难从命。”
  “两害相遇取其轻!秦魏两国,都是超级大国,两个大国开战,两败俱伤之下,可能危及的是魏国根本。现在,秦国举国为战,魏军必然死伤无数。若是魏军战败,齐、楚、赵等国则会趁机四面围攻,哪时魏国就真的危险了。吴起老将军说过:‘四战之国,贵守战,这个也是吴老将军治魏国策,惠相,当“无为而治”,尊从此策也!”
  “西向攻秦,就是吴老将军当年制定的国策。吴老将军,治魏之时,与今日魏国国力,不可同日而语。当年魏国尚且穷困之时,也是他亲自带兵攻破了函谷关,这个国策还要坚持百年不变。”
  景监看着惠施意志坚决,无计可施,无奈说道:“惠相!庄子说‘鲲之大,一个袋子装不下’。你先思考着,此乃庄子最新观点,是否更改攻秦国策!我们朝中廷议再定!”
  “好吧!你先退下!……鲲之大,一个袋子装不下。”
  景监,看着惠施又陷入了沉思状态,达到物我两忘的幻境。紧张的用袖子擦了擦汗水,悄然退出。
  “鲲之大,一个袋子装不下校园卡”惠相站在房内,手捧竹简,一直反复宣读,自问自答,如痴如醉……
  景监摇了摇头心道“惠相实在是对不住您啦!你再这样读下去,怕是,要疯了吧!”
  “鲲之大,一个袋子装不下!!……一个袋子装不下”惠相,朗读之声,又增大了几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