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用的是泥活字,不易保存,礼部也不是经常刻书,而且刻的都是一些古籍,那些古籍原先都有雕版,直接拿雕版比重新用泥活字排版要快,重要的是,雕版能够保存很久。”
“泥活字只能作为应急之用。不过,等段时间,我看看能不能把铅活字做出来,开个印刷厂,这样以后印书就方便多了。”
“好好好。”韩尚书笑的合不拢嘴,“刚才可真是吓煞老夫了,真怕你被高太后问罪啊。”
说着,他便举起茶杯,招呼道:“洪公公,验完了没有,验完了过来喝杯清茶,解解暑气。”
洪公公手下的四个小太监,一本一本的翻看书籍,都没看出什么问题。
吕继祖和文彦章也抽查了几本,均问发现问题,二人一阵气馁。
“杜侍郎,请随咱家走一趟吧。”
“哦,莫非这书有问题?”
洪公公笑道:“问题倒是没有,但既然活已经干完了,依咱家看,你亲自去给高太后交差为好。”
“也好。”杜蘅缓缓起身。
冯青栀有些担心,但此刻她也不能出言阻止。
随即,洪公公签了移付文书,韩尚书找了礼部的一群小吏,亲自推着板车,跟随洪公公和杜蘅身后。
皇城之内,很多国家机关都设于此处。
温君实正从吏部的方向走来,与杜蘅他们打了一个照面。
洪公公微微拱手:“温尚书。”
“洪公公。”
相互问好之后,温君实将目光落在杜蘅身上:“杜侍郎这是要去哪儿?”
“高太后召见。”
“是为了《女范》的事吧?”温君实神色略显得意,“高太后能将如此重任交到你手中,足见她对你的信任,咱们为人臣子的,只知尽忠二字,你可别仗着自己有过一些功劳,狂妄自大,不把高太后的事当成事。”
“温尚书这话从何说起?”
“老夫为官多年,提点你几句罢了。”
杜蘅微微一笑:“下官多谢温尚书提点。”
“这车里装的是什么?”温君实指着身后跟随的板车问道。
“自然是高太后交给我的任务。”
洪公公解释:“是太后要的那一万册《女范》。”
“什么?”温君实眼珠顿时瞪大了,一脸不可思议。
根据家中二管家的汇报,杜蘅只请了毕老登师徒和桃六郎三个雕版师傅,而且民间那些专业的书手,都被温家请去抄书,现在京城之中,留给杜蘅能用之人,也没几个了。
就靠他家里那点人,就把一万册的书印出来了?
“洪公公,这些书你都检查过了?”
“咱家带人亲自验证,礼部的文郎中和吕郎中也一起勘验过了,没有问题。”
温君实脸上的笑容消失了。
不是消失,是转移。
转移到了杜蘅脸上。
……
从皇城进入皇宫,一路来到了养心殿。
先通报了一声,洪公公才带杜蘅进去。
“臣杜蘅,拜见宣仁皇太后。”
本朝一共两位太后,一位就是眼前的高太后,是先帝的结发之妻,如今已是花甲之年,宣仁则是她的徽号。
另一位则是当今圣上的生母郭太后,没有徽号,显然高太后的身份要比郭太后尊贵很多,郭太后完全是母凭子贵……或者说,母凭女贵。
“平身吧。”
“谢太后。”
杜蘅微微直起身子,看到高太后坐于其上,前面放着一张紫檀翘角的案几,身边则是站着一个体态婀娜的女子,看她的服饰打扮,也不像是宫女。
因为她身上有着一股莫名其妙的贵气,给人一种珠圆玉润的感觉,这种珠圆玉润绝对不是暴打外卖小哥的那种肥头大耳,而是她的脸上有肉,但不胖,满脸的胶原蛋白。
莫非是某位长公主?
洪公公轻轻咳了一声,提醒杜蘅注意仪态。
杜蘅这才收回目光,女子眉目轻轻一眺,似乎也感觉这位礼部这位侍郎有些轻浮。
“近前来。”高太后招了招手。
杜蘅又进了几步。
高太后上下打量了他一番,问道:“你就是杜家的嫡长孙?”
“是。”
“倒是一表人才。”
“太后谬赞了。”
“交给你的任务,你完成了吗?”
杜蘅拱手:“幸不辱命。”
高太后眼里闪过一抹讶异的神色,不由看向洪公公。
洪公公只能禀告:“老奴已经叫人清点过了,确实是一万册《女范》,全部都是雕版,一册不少。”
始料未及,但高太后反应很快,满面春风的道:“怪不得皇帝重用你,你果然是个办事的人,来啊,给杜侍郎赐座。”
“谢太后。”
洪公公立即让人搬了一张坐榻过来,随即高太后挥了挥手,他便退到了门外。
坐榻很矮,其实也不宽敞,一张小桌的大小,上面垫了一层软垫,这是让杜蘅跪坐的。
由于大批的胡人涌入,高的坐具已经出现,但正式场合一般不怎么用,因为高垂足会被视为无礼的行为。
包括杜蘅在部门开会的时候,官吏也都采用跪坐的方式。
坐高椅的话,双脚乱动,很容易走光,哪怕这个时候已经有合裆裤了,但古人的思想比较保守,私密部位就算隔着一层裤子,也不能暴露于外,因为有个形状,尤其是像杜蘅这种缠在腰间的猛人,更容易让人浮想联翩。
所以即便是男人,长袍也必须覆盖身下三寸之地,只有底层粗鄙之人,以及胡人才有可能穿着裤子上街。
身为朝廷命官,那是万万不可的。
本来跪坐还有一个支踵,类似脚盆鸡的寿司盆,跪坐累的时候,可以支撑一下臀部。
但洪公公没有给他拿来。
说明,他不会在养心殿待太久。
“说说,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将万册之书刻印出来的?”
“太后交代的事,臣即便肝脑涂地,也必须完成。”
“少说漂亮话,哀家听闻你们礼部只有两个雕版工匠,你绝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刻印一万册的《女范》,可是从民间找人了吗?”
杜蘅心想,你这不是承认了要故意刁难我吗?
但他还是老老实实回答:“找了三个雕版工匠。”
“玉环,你对民间熟悉,知道民间的雕版工匠,一日能刻多少字吗?”高太后询问身边的女子。
玉环声音轻柔柔的回禀:“我常逛书肆,听人说最好的雕工,一日也不过刻百来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