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怪文小说网 > 柳沉鱼 > 第五百六十二章 看笑话

第五百六十二章 看笑话

田静听得似懂非懂,但是有一句话她听明白了。

可以有个安身立命的房子。

“那我也去买个房子。”

她手里有一千多块钱,再跟她妈借两千块钱,买三个房子!

她两个儿子,以后成家了她才不要跟儿媳妇一起住。

第一个是怕儿媳妇儿嫌弃,第二个就是怕找个跟她妈一样难缠的儿媳妇。

要是那样的话,她还不如直接死了算了。

“就在我买的这几个地方的附近就挺好。”贺君鱼笑着点了点地图。

“这边儿的太大了,我手里钱不多,这钱用来装修房子,买房就得先跟我妈借一点儿。”

“挺有魄力,不错。”

她们选的地方在现在看啦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就算这样田静也敢下手,胆子挺大的。

田静见贺君鱼不但没反对,还同意了,心里顿时更有底了。

“我现在就去办,争取这个礼拜办了。”

到时候还得找人粉刷屋子,还有好多活儿呢。

——

田静做事真的很有一股子韧劲儿。

五天,她带着新出炉的土地证来到了贺君鱼家里。

“鱼姐,你看拿下了。”

说完她又从兜里掏出三百五十块钱。

“这是剩下的钱,你看下。”

贺君鱼看了她一眼,没拿桌上的钱:“哪个房子便宜了?”

田静勾唇:“要价一千一的那个小二层,八百块钱拿下的。”

她去看了房子,要不是房子位置在街边儿最好的位置上,这八百块钱都不值。

主要是房子一直空置,里边儿都腐败了。

“鱼姐,这个小二层光装修就不止三百块钱,没准儿跟新盖个房子差不多。”

反正她是看不上这个房子的。

贺君鱼拿起房本看了看满意地点了点头:“挺好,楼下八十五平隔成两间,楼上做仓库。”

其中一间她要租出去。

至于剩下的两处房子,原本的二百平的商铺她准备推掉重新盖一个三层的小楼,一楼三个门面。

五十平两间,一百平一间。

楼上就做两室一厅和一室一厅的格局,往外租。

民居那边儿两亩地的地方,能盖房子肯定都盖上房子。

政府的羊毛她不薅,资本家的羊毛她肯定要薅下来一大把。

田静没有问为什么,只是点了点头,“那咱们一边儿罐装一边儿装修房子?”

按照贺君鱼的想法,只需要把原本的装修砸掉,刷墙之后中间砌一道墙就好。

费不了多少功夫。

“好,包装我让人送厂里去。”

田静思考了下,“可是咱们要是拿到厂里灌装,厂里就知道这样能更赚钱了,他们要是也做这样的怎么办?”

厂里铺货的能力可比她们这样的私人小摊强多了。

贺君鱼看了她一眼,见她眼中都是紧张,拍了拍身边的沙发。

“坐下,我跟你说说。”

田静坐在贺君鱼身边,看向她,“我不怕失败,但是我怕你赔钱。”

这次贺君鱼拿出来的钱太多了,她看着钱流水一样花出去,心都打哆嗦。

“做买卖哪儿有一直赚钱的,有赚有赔很正常,我想赚钱也不想别人赔钱。”

“你们厂里要是有人发现这个商机并加以运用,这也是件好事儿最起码不用开不出工人工资。”

效益好起来工人也不至于下岗了。

大家都有美好未来不好吗。

刚刚改革开放,国内的市场很大,她们一家是不可能吃完的,迟早会进来很多家竞争对手。

不是日化厂也是别人。

她主要的目的也不是大赚特赚国人的钱,而是要出口赚外汇。

田静叹气:“我没有这你这么高尚的情操,他们用可以,但是得给你点子费。”

这么好的点子,怎么能让别人白用。

贺君鱼见她坚持,没说其他,只是眼神含笑地点了点头。

只是等他们房子装修好,货也准备好都拉到店面里的时候,日化厂还没有动作。

因为这个问题,田静又闹了一肚子气。

真是山猪吃不来细糠,点子都摆在他们面前了,硬是没有一个人发现这里边儿的商机。

不仅没发现,还有人笑话她爸,说她想钱想疯了。

谁家买这么一包洗发水啊,五克一包头发都洗不干净。

这种华而不实的东西,销量肯定不行。

田长顺这话没敢回家跟闺女说,可是田静跟车去拉货的时候,生产车间的主任拉着她说了好半天话。

话里话外劝她别糟践他爸妈的辛苦钱。

气得田静到了店里团团转。

她跟贺君鱼说了这事儿,贺君鱼沉默了下,叹气:“怪不得工人工资都发不出来了。”

但凡有个明白人,也不能对新产品无动于衷吧?

田静:“鼠目寸光!”

贺君鱼扯了扯嘴角,拍了拍凳子:“来吧,咱们合算下成本,定下批发价。”

二十万个包装两万块钱,一吨洗发水带上罐装成本七百五十元。

再加上运输费用,一共两万一千二百五十元。

房子还有装修成本,这些没有算在内。

“这样算下来,每袋洗发水合一毛一。”

田静看了眼贺君鱼,“那咱们往外批多少钱?”

“往外批三毛,每次超过一万袋拿货价两毛九,超过三万以上,拿货价两毛七。”

就算按照两毛七一袋,这一袋洗发水还能赚一毛六。

如果都卖出去,这次抛去成本他们能赚三万块钱左右。

这就是薄利多销。

田静还以为这么贵的东西肯定不好买,结果开张那天,就市里的几个百货大楼,七家供销社就拿了将近五万袋。

原来贺君鱼在她装修的这段时间,联系了百货大楼,以进口商品的价格跟百货大楼供销社签了好大一笔单子。

“鱼姐,可是咱们这个是日化厂生产的啊……”

并不是什么进口商品。

“品牌是外国的就算。”

要不然她花这么多钱让姜恒去香江找人去国外注册品牌做什么。

还不是为了名正言顺!

市里的供销社有了,公社里的供销社自然不甘落后,田静跑了原城周边的供销社,每个供销社最少拿下了一千袋。

日化厂的人还等着看田长顺笑话的时候,田静又拉着二十万的包装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