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渐深,整个京都已经进入梦乡。
李贞正做着年少轻狂的梦,突然被一阵咒骂声吵醒。
“小杂种出来,你不是很有能耐吗,出来跟老子过几招。”
“老子就一个人来,有种你出来把老子也打了。”
李贞起身走入院中,只听得府门被撞得咚咚响,应该是那位王爷正在劈大门。
“真是有什么样的爹就有什么样的儿子。”
李贞怒气冲冲走向大门。
“小子别急。”杜璟走出房门,“你出去不好办,毕竟是皇上大哥,你总不能像揍姜易一样揍他一顿吧。让他多砸一会儿,最好把门上匾额也砸了。”
“为什么?”李贞有些疑惑,“那不是皇上亲赐的匾额吗?”
“对啊,他要是把匾额砸了,皇上的脸面往哪放?”
“呵,我才懒得考虑这么多,他儿子行凶在先,皇上难不成会顺着他。”
“要是冲突不大,或许也就算了,你把人打成那样,这老小子且能善罢甘休,俗话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他硬是在皇上面前撒泼打滚,皇上怎么的也得让你背上点锅交差不是。”
“那总不能让他就这么砸下去吧,我还得睡觉呢。”
“山人自有妙计。”杜璟朝着廊下的小厮招了招手,“王兴,把大黑二黑从侧门放出去。”
“好。”小厮转身走向犬舍。
片刻后,门外传来哎哟声。
李贞来到侧门探出脑袋往外看,两狗一人在月色下狂奔。
不得不说,人在危急时刻能爆发出无限的潜力,宁王虽然年逾六十,在两条大狗的追击下,依然是健步如飞。
看着这番情形,李贞不禁笑道:“古有萧何月下追韩信,今有两狗月下追王爷。”
……
一夜安稳度过。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才照进王府,门外又传来一阵敲门声。
李贞打开门,却不是京兆府的差役,而是一个少年,一封来自白鹿书院的信。
封面正中是“李贞公子见启”,左侧一行小字“白鹿书院宋姝”。
拆开信,开头是些感谢话语,最后一句是“白鹿书院山长齐景清特邀公子入院,书院全体期待公子惠临。”
李贞合上信,继续坐在院中的藤椅上发呆。
接下来应该还有两样东西到来,一是京兆府的传唤,一是关于枢密司的任命册书。
果不其然,没过多久,门外又传来敲门声。
这次的敲门声力度更大,也更急促。
小厮王兴才打开府门,一群差役立即闯进府来。
“受大理寺卿之令,前来传唤疑犯李贞!”
“滚出去!”李贞正想起身,杜璟却突然朝着几人怒斥。
“杜大人,我们是大理寺……”
“我说了,滚出去!”
“杜大人。”
“王兴,放狗。”
“退出府外。”领头的少年向身后几人做了个手势。
见众人退出府外,杜璟才缓缓走到门口。
领头男子先开口,“杜大人,我们可是奉旨办案。”
“奉谁的旨?办什么公?你们是来抓我?”
“不是,是来。”
“那不就得了,这里是杜府,齐国公府邸,门上是陛下亲赐的匾额,且是能乱闯的?”
说着,杜璟抬头看了看门头,发现匾额竟然不在了,低头一看,匾额竟然掉在了一旁的花坛里。
众人忍俊不禁。
杜璟缓缓抱起门匾,“即便是掉在地上,那也依旧是陛下亲赐的匾额。”
“说吧,大理寺让你们来干嘛?”
“传唤疑犯李贞过堂。”
“疑犯?”杜璟将门边夹在腋下,伸出手,“批捕文书拿来我看看。”
“没有批捕文书,只是宁王状告李贞无故殴打王府众人,故传唤他到大理寺过堂。”
“王爷了不起啊,王爷说的就是真理?既然没有证据,不是定论,只是传唤,何来疑犯一说,你们平时飞扬跋扈惯了是吧,信不信我连你们上司一起参了?”
“是卑职唐突了。”
见杜璟义正词严,青年赶忙认错。
自枢密司创立后,命案难案交由枢密司,普通案件交由刑部,大理寺渐渐成了主管官员相关案件,涉案官员品级高的不在少数,皇命在手,这些人大都养成了目中无人的习惯。
而领头人年纪较轻,或许是刚调任至京都,杜璟作为尚书右丞,虽然是正四品,但这些人大官见多了,自然也就没当回事,却不知道杜府的由来。
李贞也走到门口。
今天的事让他知道,自己的这个在夫人面前小鸟依人、文质彬彬的姐夫,也有如此强硬的一面。
杜璟拉过李贞,朝着众人道,“你们应该叫殿下,而不是直呼其名。”
“殿下。”领头躬身行礼,“我们这队是刚从地方调上来的,恕卑职们有眼不识泰山。”
虽然众人不知道是什么哪个王的殿下,但殿下这个词就足以彰显其身份,再怎么狂,在这个家天下的世界,见到皇室也得低一下腰。
看着几人认怂,杜璟气已经消了大半,苦口婆心道,“虽说年少就该轻狂,但这京都上个茅厕都能遇见个皇亲国戚,以后做事别这么莽撞。”
“是,多谢大人教诲。”领头躬身回道。
李贞则没有说教的爱好,冷冷道,“既未定罪,手铐脚镣应该不用带吧。”
“不敢。”领头转身,“殿下请。”
“对了,京都治安应该归京兆尹管吧,怎么会在大理寺升堂?”
“宋大人女儿也牵涉其中,按大靖律,应该避亲,可涉及宁王,一般职官又不敢审理,就只能转到大理寺了。”
“原来如此。”
众人右转走上永安街。
“公子且慢。”老沈冲了出来,“我和你一起去,替你助助威。”
“没必要吧,我见义勇为,他们还敢打我不成。”
“万一真有不长眼的敢动手呢。”
“好吧。”
李贞没在推辞,昨晚的经历让他对老沈产生了依赖症。
……
大理寺离杜府有将近三里地,几人也没雇车,十来人簇拥着李贞徒步。
让李贞感到意外的是,竟然有路人在念昨晚的诗,甚至有两个小孩蹦蹦跳跳念着“天上白玉京,十二楼五城”。
两刻中后,几人走进大理寺正堂,大理寺卿郭权已经高坐在堂上。
宁王府众人也早已到齐,就连那十多个残疾了的下人,也被抬到了堂上,就等着审判李贞。
而姜易,现在已经坐上了凝聚大靖科技的轮椅,四肢夹上了木板,直挺挺的像个木偶一样,头上缠满了布带。
李贞这边就冷清多了,白鹿书院那一堆人,只有一个宋姝愿意到堂作证,就连那些被救的姑娘,也是一个没来。
李贞多少有些失落,既觉得人情冷淡,又对这些人哀其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