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说

最近更新新书入库全部小说

怪文小说网 > 且以青春赴疆来完结版免费阅读 > 第40章 企盼打破“外地人”对于新疆的偏见

第40章 企盼打破“外地人”对于新疆的偏见

好啦,咱们言归正传。”白桦率先一步恢复了正经语气,“那你刚才,把我关于援疆桥的解说录下来,有什么用途呢?”

“可以剪辑进宣传片里面,当旁白啊。”时婕答得利落。

“我的声音......当旁白?”白桦一脸不敢相信的神情,“我的吐字运气功底,比不上专业的播音主持吧?”

“你不觉得播音腔,显得过分正式了吗?”时婕确实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介绍援疆桥与禾木河,其实算是宣传禾木的重要景点板块,对吧?”

“没错。”白桦即刻点了点头。

“这就对了嘛!”时婕微微顿言,而后继续往下讲,“既然是介绍景色,就得让透过视频观看的观众,生出代入感对吧?”

白桦毫不迟疑地又点了点头。

“类比咱们平时看小说或者看电影,什么样的故事,才是最有代入感的?”时婕试着引导。

白桦闻言,当真思考了片刻,“普通人的故事。”

“Bingo!”时婕觉得自己与她是真的挺合拍,竟然想到一起去了!“看宣传视频,也是同样的原理啊,播音腔调固然显得专业,可就是因为过于专业了,反而很难引发普通人的共鸣。”

白桦若有所思地沉默了片刻,突然眼睛一亮,“我明白了!你的意思是:我的声音,让观看宣传片的观众听了,会生出仿佛是他(她)亲自来到这座桥,见到了这条河似的感觉。”

“是这个意思。”时婕觉得与聪明人沟通,确实节约时间成本。

“那之后,咱们再去拍禾木河呢?是不是也得来这么一段旁白?”白桦的举一反三能力很强。

“只要你愿意声音出镜就好,那么去了河边之后,还是由我来录音吧?”时婕觉得刚才那段关于援疆桥的录音,是在对方不知情的时候录制的,听上去可能显得更自然一些,而稍后探访禾木河环节,算是对方会在已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录制的,但还是愿意相信白桦的“信念感”:看得出来作为出生在布尔津,工作在禾木村的白桦,是真心想为这里做些什么的!

“我当然愿意了,就是担心会NG......”白桦明显有些紧张。

“没关系的,只要不是特别明显的口癖问题,哪怕说话语速慢一些,甚至带一些停顿,都没有太大影响。”时婕试图鼓励她。

“好,那我倒是可以试一试。”白桦说罢,明显深呼了一口气。

“一定没问题的。”时婕笑道,愈发觉得自己像个“导演”了——需要随时安抚出演人员的情绪。

“那镜头方面呢?”白桦想起声音素材是有了,但是最重要的画面,截至目前还没有拍。

“关于画面的问题,我有一个想法,需要你帮着判断一下。”时婕说得委婉。

“哎呀,姐!你就直接指示吧,我是你的助理,是跟着你学习的!”白桦打断了她的自谦之辞。

时婕不禁笑了,“好,那我就大胆地说说我的构思。”

“好。”白桦应得利落。

“我觉得可以手持手机进行拍摄,如果你也不愿意出镜的话,就用前置镜头拍环境画面。”时婕给出了具体的拍摄方案,“之所以这样想,理由,其实还是代入感的问题。”

白桦闻言,微微歪着脑袋思索了片刻,“你的意思是......让观看宣传片的人,感觉像是他(她)自己拍了这段视频?”

“你的领悟能力,真的不一般!”时婕语气间透出惊喜意味:从前在职场的时候,最喜欢打交道的就是白桦这种人——悟性强,甚至还能抢答!

“如果按照这个方案执行的话,即使镜头稍微晃一些,其实也没太大影响。”白桦认真地盯看着时婕的眼睛道。

“对,只要画质是清晰的就行。”时婕觉得尽管它是一则宣传片,但内容是偏向文旅的,整体的风格应该是轻松自然的,回想日常拍摄过的视频,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像专业摄影师那样,绝对稳定地端着镜头嘛。

“那我就明白了。”白桦咧嘴笑了,“要不然......咱俩都试着用手机的前置摄像头拍一次,最后看谁拍得更自然,再决定最终选用哪一版?”

“好。”时婕应得利落,“然后咱俩再各自用固定机位,采用摇臂的方式,把援疆桥的全貌拍下来,同理,最后也是择优而用。”

“之前,我还以为是要同时从两个机位拍呢,所以你才说需要一个助手。”白桦试着重新理解时婕给出的方案。

“必要的时候,会采取同一时刻双机位的策略,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咱们可以临时调整嘛。”时婕承认关于刚才所讨论的那个方案,确实是事先并没预想过,算是灵光一闪。

“确实!工作态度必须是认真且重视的,但推进过程中的工作氛围,还是可以活泼多变一些的嘛。”白桦感慨道,“我身边,要是能再来几个像你这样的同事就好了!”

时婕听得出来:对方的言辞,其实也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让更多年轻人,从千里之外来到这个位于大西北的村落落脚,目前,还并不是一个容易做出的决定。

“正因如此,才更应该把这个宣传片拍好!”白桦突然来了精神,“让更多的年轻人看一看:咱们新疆,虽然地理位置比较偏,风景却是顶好的,人文风情也是活泼有趣的嘛。”

时婕闻言,不禁心头一颤:确实,在没来到阿勒泰地区之前,自己对于这片土地的了解,也是少之又少的!甚至还担心过一旦深入乡村,会不会遇到日常补给不够便利的问题,或者因为人烟相对稀少,而遭遇无法及时求助的困境?

只有真的在这里住下了,才惊然发现:原来这些担忧,只是另一种“刻板印象”而已!

“对了,我以前在内地上大学的时候,真的被追着问过——上学,是不是骑着马去的?”白桦忆起了更多细节。

时婕相信她的这句,不是绝对的玩笑话,确实有太多心存刻板偏见的“外地人”了,觉得白桦说得没错:若想打破这种局面,确实需要贡献更多可供“眼见为实”的素材才行!